| 网站首页 | 热点关注 | 人物访谈 | 环球公益 | 养老资讯 | 诚信联盟 | 聚焦三农 | 
最新公告:     中国爱心银行改版上线啦  [admin  2017-03-18]        
当前位置:聚焦三农

堵住粮食运输“跑冒滴漏”

admin 发表于:2024-12-28    
粮食运输减损是粮食全链条减损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粮食运输损失率基本控制在3‰以内,一些企业甚至可以控制在1‰以内。 业内人士表示,我国粮食运输中仍存在由于设施设备不完善、装卸环节较多、管理不够规范、作业不够标准等因素造成的损失,亟需进一步强化运输减损工作。 强化通道建设 当前正是秋粮集中上市、东北粮食大量南运之际。在辽宁盘锦港,一台台大型装卸机正忙着卸粮装粮,大量粮食通过散装运输和集装箱运输的方式经此出海,运往南方各地。 中储粮储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房巨松说,粮食从入仓到出仓全流程封闭作业,采用先进的抑尘降耗技术,能有效控制港口作业中转损耗。集装箱海铁联运可以大大减少粮食搬倒次数,运输损耗基本可控制在1‰以内。 粮食进口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我国每年粮食进口量高达1亿吨以上。江海粮油(张家港)产业有限公司业务负责人说,进口粮食杂质较多,在中转储存过程中很容易造成额外损耗。公司通过自动化装卸、标准化作业和科学储粮,可以把中转损耗控制在2‰以内。 我国地域辽阔,粮食产区与销区分离,13个主产区生产全国80%以上的粮食,粮食跨区域物流量大,形成了北粮南运的粮食流通格局。 为了满足粮食运输快速增长的需要,我国强化粮食运输通道建设,推进粮食铁路专用线、专用码头、散粮中转及配套设施建设,运用专用装卸机械等设备,推广散装、散运、散卸、散储“四散化”运输。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武拉平表示,我国粮食运输通道发展不平衡。北粮南运通道呈现“北重南轻”“主线强支线弱”局面,如东北流出通道水路外运能力局部过剩,长江流域沿线、广西西江沿线、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仓储物流设施建设薄弱。粮食进口通道发展也不平衡,部分通道建设相对滞后。应不断完善粮食运输基础设施,深入推进铁路专用线、专用码头、散粮中转及配套设施建设,推广专用装卸机械等粮食运输设备,提高装卸效率,减少抛撒遗漏。 推广多式联运 我国粮食物流量大,运输距离长,装卸环节多,各节点衔接性不够,如从东北地区向华中、华南等地运送粮食时,在发运、中转、到港环节普遍要经历一次或多次装卸,若输送装置不合理、皮带传送装置不能全密封等,都会造成粮食损失。“发展粮食多式联运,实现无缝衔接,可以减少运输损失。”河南工业大学教授李治说。 李治表示,应加强多式联运尤其是铁水联运的总体规划和建设衔接力度,加强粮食多式联运技术创新应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粮食长途运输中,多式联运基础设施还无法做到无缝衔接。如现在铁路敞顶箱和船舶集装箱尺寸不一,无法有效衔接;一些港口的大型装船卸船设施设备需要升级,小型港口缺乏高效密封装卸设施,这都导致转运接卸效率偏低,容易造成粮食损失。 武拉平提出,应积极支持企业选用先进适用的装卸设备,提高装卸效率。对港口企业选用散粮连续装卸设备提供政策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开展工艺改造、优化传送装置设计。 优化运输方式,提高装卸效率,降低损失率,是粮食运输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连云港东粮码头有限公司生产调度中心经理李明华表示,公司采用一体化港口散粮作业系统,整个装卸储存作业过程都在全封闭系统内运转,减少了粮食损耗及粉尘扩散,粮食损失率从以前的2‰提高到1‰以内。 完善标准体系 节粮观念淡薄、管理不规范、作业不标准,是造成粮食运输损失的重要原因。武拉平表示,应强化运输企业节粮减损观念,发展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散粮运输服务体系;认真落实《散粮港口作业减损节约管理指南》和《粮食运输技术指南(试行)》,提高粮食运输效率,降低损失;提高企业库存智能化管理水平,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时掌握粮食库存动态信息,科学安排仓容;加强装卸作业精细化管理,避免因作业不当造成粮食碾压损失,做到作业结束零浪费、作业过程零损失。 粮食运输在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问题较多,如粮食运输标准体系尚不完善,粮食运输各环节的设施、设备、运输工具标准不匹配、不衔接,运输信息采集内容不统一,交换标准尚未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与公共运输信息衔接不畅通。李治表示,应开展粮食运输重要标准制定修订,加强粮食运输标准化人才培养;创新粮食运输标准化服务模式,强化对国内外粮食标准的收集整理和数据挖掘,构建国家粮食标准大数据集成应用服务平台。


上一篇: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作用
下一篇:该缴的“生态账”一分不能少
| 人民网| 中国政府网| 国家发改委|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扶贫基金会| 中国残联| 国务院扶贫办|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 中国扶贫网| 世界卫生组织|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互联网安全志愿者联盟| 中国青年志愿者|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 中华志愿者协会| 中国文艺志愿者| 中国文明网| 中国关工委| 中国政协网| 凤凰网| 农村网| 中国好人网| 央视网三农| 海外网三农| 央广乡村之声| 农民日报新闻网| 中国扶贫爱心在线| 中国网| 信用中国| 中国企业诚信网| 天津市企业联合会| 河南省企业联合会| 珠海市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 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官网|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 同济大学| 江南大学| 东北大学| 东南大学| 天津大学| 山东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 湖南大学| 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 养老信息| 国家养老网  | 
版权与免责声明: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图片均为原版作者版权所有,网站只是用来做公益推广
版权所有:中国爱心银行 邮箱:lovebankchina@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7014086号
Ϣҵ
粤ICP备170140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