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热点关注 | 人物访谈 | 环球公益 | 养老资讯 | 诚信联盟 | 聚焦三农 | 
最新公告:     中国爱心银行改版上线啦  [admin  2017-03-18]        
当前位置:热点关注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作用

admin 发表于:2024-12-28    
当前,如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各方关注的一个重点。农业科技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驱动力,提高农业竞争力、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必然意味着科技创新强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科技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农业科技整体实力已跨入世界第一方阵,相关科技论文竞争力指数和发明专利申请量均居全球第一位,在作物组学和遗传学、口粮新品种、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控体系、耕地保护与地力提升技术、专用化大型家畜品种培育等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的54.5%增至2023年的63.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从2012年的57%提高到2023年的73%,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达45%以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科技创新离不开政策的引导与支持。此前发布的《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统筹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强调基础研究布局与高水平研究基地的建设。2021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提出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评价的“指挥棒”作用。一系列政策措施为科技创新的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成就喜人的同时也必须看到,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在生物育种、关键农机装备、农业科技应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科研经费投入渠道以及市场化体制机制等方面依然存在短板弱项。面向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要更加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让农业科技发挥稳产保供的支撑作用。   加大农业科技产业政策和专项资金的扶持力度,推进农业科技全链条创新,覆盖农业产业需求全领域。农业科技创新不仅要着力于农作物良种、高端农机装备、合成农药、有机复合肥料等硬技术产业,也要发力于土壤地质改善、科学喷灌技术改进、防虫防害能力提升、科学施肥降本增效、有效收割增收、科学储藏减损、农产品品质提升、低碳绿色推广等软技术产业,还要涵盖有效降低自然灾害方面的技术创新,例如农业气象技术开发与服务、国土测绘技术提升与服务等方面。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协同高效,加速科技创新与市场经济深度融合,切实强化涉农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分类支持培育涉农科技创新领军企业,逐步形成自立自强的科技创新企业集群。逐步建立以涉农科技创新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机制,坚决破除身份、等级壁垒。优化并完善协同推进创新成果落地机制,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制度与风险保障制度,强化对涉农科技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推进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平等对待各类科技创新主体。   制定更加积极有效的人才政策。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要积极主动适应农业产业发展的需求。对农业科技人才的流动应围绕实践需要展开,坚决破除人为设置的身份与机制障碍。对农业科技人才的使用要充分发挥人才价值,用高质量的人才供给为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提供保障。


下一篇:堵住粮食运输“跑冒滴漏”
| 人民网| 中国政府网| 国家发改委|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扶贫基金会| 中国残联| 国务院扶贫办|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 中国扶贫网| 世界卫生组织|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互联网安全志愿者联盟| 中国青年志愿者|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 中华志愿者协会| 中国文艺志愿者| 中国文明网| 中国关工委| 中国政协网| 凤凰网| 农村网| 中国好人网| 央视网三农| 海外网三农| 央广乡村之声| 农民日报新闻网| 中国扶贫爱心在线| 中国网| 信用中国| 中国企业诚信网| 天津市企业联合会| 河南省企业联合会| 珠海市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 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官网|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 同济大学| 江南大学| 东北大学| 东南大学| 天津大学| 山东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 湖南大学| 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 养老信息| 国家养老网  | 
版权与免责声明: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图片均为原版作者版权所有,网站只是用来做公益推广
版权所有:中国爱心银行 邮箱:lovebankchina@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7014086号
Ϣҵ
粤ICP备170140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