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热点关注 | 人物访谈 | 环球公益 | 养老资讯 | 诚信联盟 | 聚焦三农 | 
最新公告:     中国爱心银行改版上线啦  [admin  2017-03-18]        
当前位置:聚焦三农

贵州遵义湄潭县核桃坝村发展茶产业—— 为乡村发展装上“绿色引擎”

admin 发表于:2024-01-02    

泡上一壶明前翠芽,坐在小院的玻璃房中,何超悠闲地品味缕缕茶香。从开春忙到寒冬,他总算得了闲。

何超家住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湄江街道核桃坝村。这些年,小小“绿叶”给村民生产生活带来很大改变。守着7亩茶园和自家房子改造而成的民宿,何超夫妻俩年收入超过20万元。

“采春茶时就游客不断,现在连冬天也热闹起来了。”何超轻抿一口茶,“山上体验采摘,院里支锅炒茶,吃顿地道农家菜,再住下休息一晚,游客玩得高兴,我们的日子也越来越红火。”

核桃坝村位于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最多时一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村里将老旧房屋改建成黔北民居,又陆续建起茶青交易市场、研学基地、体育公园、文体广场等。

核桃坝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罗贵林介绍,全村茶叶种植面积达1.2万亩,几乎家家种茶。为提升精深加工能力、提高茶叶产值,核桃坝村开办了62家加工作坊,引入了20多家企业,不断延伸茶叶产业链。

走进一家茶叶加工厂,沁人心脾的茶香扑面而来。企业负责人喻能红介绍,公司新研发的颗粒红茶品质优良,深受海外客户青睐,年出口额有望超1200万美元。

片片茶叶,拓宽了核桃坝村的振兴路。从种植到加工销售,再到旅游休闲多元化经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2022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万元。核桃坝村还吸引2000多人前来务工,带动周边村寨群众共同致富。

走出核桃坝村,满目是漫山遍野的茶、延绵起伏的绿。依托生态环境优势,湄潭县大力发展以茶产业为代表的生态产业,探索出一条“荒山变茶山、茶山变金山、茶区变景区”的发展路子。目前,全县建成标准化生态茶园60万亩,打造集中连片茶叶产业基地6个,培育15亩以上连片茶园基地3600个。

2022年,湄潭县茶叶产量为6.9万吨,产值64.74亿元,茶产业综合收入16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以上来自茶产业。

因茶而美,因茶而富。“围绕茶、做足茶、突破茶,把‘小叶子’做成富民大产业。”湄潭县委书记沈建通表示,围绕茶旅一体化发展主线,县里正因地制宜将茶园建成旅游景点,将茶文化打造成旅游品牌,让茶产业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绿色引擎”。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02日 07 版)




上一篇:云南:打好高原“特色牌”
下一篇: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 中国吸引外资规模仍处历史高位
| 人民网| 中国政府网| 国家发改委|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扶贫基金会| 中国残联| 国务院扶贫办|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 中国扶贫网| 世界卫生组织|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互联网安全志愿者联盟| 中国青年志愿者|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 中华志愿者协会| 中国文艺志愿者| 中国文明网| 中国关工委| 中国政协网| 凤凰网| 农村网| 中国好人网| 央视网三农| 海外网三农| 央广乡村之声| 农民日报新闻网| 中国扶贫爱心在线| 中国网| 信用中国| 中国企业诚信网| 天津市企业联合会| 河南省企业联合会| 珠海市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 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官网|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 同济大学| 江南大学| 东北大学| 东南大学| 天津大学| 山东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 湖南大学| 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 养老信息| 国家养老网  | 
版权与免责声明: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图片均为原版作者版权所有,网站只是用来做公益推广
版权所有:中国爱心银行 邮箱:lovebankchina@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7014086号
Ϣҵ
粤ICP备170140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