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热点关注 | 人物访谈 | 环球公益 | 养老资讯 | 诚信联盟 | 聚焦三农 | 
最新公告:     中国爱心银行改版上线啦  [admin  2017-03-18]        
当前位置:热点关注

云南:打好高原“特色牌”

admin 发表于:2024-01-02    

早上9点,位于滇池东岸的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已是一派繁忙——巨大的圆形屏幕上,实时滚动着鲜花拍卖信息,近千名花卉经纪人专心致志敲击键盘竞价。

“这里是亚洲交易规模最大的花卉拍卖市场,每天有500多万枝鲜花从这里销往全国。全国70%以上的鲜切花都在这里交易!”花拍中心企划负责人朱琦对记者说。

从昆明晋宁区、楚雄姚安县等地的花卉种植基地,到昆明国际花拍中心,花卉种植、花卉交易、花卉物流……小小的鲜花,在云南形成了长长的产业链。

而这,只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一个缩影。

云南自然禀赋得天独厚——从海南到黑龙江的各种气候类型都能在这里找到。云南的茶叶、花卉、坚果、咖啡、中药材、天然橡胶等种植规模和产量居全国第一,蔬菜、水果、生猪、蔗糖等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

“过去,受制于各种因素,云南特色农业发展小散弱,初级产品多、附加值低,有好产品卖不出好价钱。”云南省政府参事、云南省农科院研究员陈良正直言不讳。

近几年来,云南清醒地认识到,要想让农业成为让农民增收致富的大产业,必须打好高原特色农业这张牌。

如何让多样的农产品特色更浓、质量更优?云南主打的第一张牌是科技加持。

朔风正紧,在昆明晋宁区云天化示范园里,记者看到,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高俊平正带着学生观察花卉新品种的长势。为打破国内市场玫瑰品种被国外垄断的局面,今年,中国农业大学与云天化集团在这里成立了全国第一个花卉产业“科技小院”。

“我们已经有9个品种获得玫瑰切花新品种专利,5个实现了市场转化,花卉种业‘卡脖子’问题正在逐步解决。”高俊平告诉记者。

中国昆明斗南花卉展览会上,“慕斯”“雪花”等140余个花卉新品种发布,验证了云南花卉育种研发的实力。“目前云南推广应用自主选育的花卉新品种,市场综合占有率已达15%,云花自主选育新品种开始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发展。”陈良正说。

不只云花,还有云菜、云药、云咖、云茶、云岭牛……一个个科技加持的新云品正走出云南,走向全国。

打好时间差,是云南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第二张牌。

云南发挥“天然凉棚”和“天然温室”优势,实现农产品天天能种、常年供应、错季上市。

初冬,元谋县平田乡新昌村,农户李莲珍家正忙着给甜玉米除草施肥。“家里种了6亩甜玉米,12月就可以上市了。”

元谋县是金沙江畔的干热坝子,冬春季节,这里是蔬菜的“天然温室”。元谋利用温暖的冬季气候,种植番茄、甜玉米、菜豆等蔬菜,打造“中国冬早蔬菜之乡”。现在,元谋蔬菜外销占云南冬春外销蔬菜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50多种绿色有机蔬菜摆上了全国各地的餐桌。

目前,云南已形成夏秋、冬春和全年三个蔬菜优势产区,成了全国“西菜东运”和“南菜北运”重要基地。

擦亮农产品品牌,是云南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第三张牌。

今年11月底,云南保山召开国际精品咖啡产业发展大会,浓墨重彩推广保山小粒咖啡和云南咖啡品牌。

“云南省咖啡种植面积127.34万亩,占全国的98.4%,长期以来以卖原料为主,自有品牌小散弱。近年来,精品化、国际化成为云南咖啡产业的追求,2022年,云南咖啡精品率达14.4%。”陈良正话语中透着自豪。

云南还建立了地域特色农产品资源名录,累计获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5个,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47件,关联产业产值达128.59亿元。云南的“土特产”,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农产品出口总额已连续多年排名西部第一。(本报记者 张 勇 徐鑫雨 阮紫嫣)




下一篇:贵州遵义湄潭县核桃坝村发展茶产业—— 为乡村发展装上“绿色引擎”
| 人民网| 中国政府网| 国家发改委|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扶贫基金会| 中国残联| 国务院扶贫办|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 中国扶贫网| 世界卫生组织|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互联网安全志愿者联盟| 中国青年志愿者|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 中华志愿者协会| 中国文艺志愿者| 中国文明网| 中国关工委| 中国政协网| 凤凰网| 农村网| 中国好人网| 央视网三农| 海外网三农| 央广乡村之声| 农民日报新闻网| 中国扶贫爱心在线| 中国网| 信用中国| 中国企业诚信网| 天津市企业联合会| 河南省企业联合会| 珠海市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 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官网|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 同济大学| 江南大学| 东北大学| 东南大学| 天津大学| 山东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 湖南大学| 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 养老信息| 国家养老网  | 
版权与免责声明: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图片均为原版作者版权所有,网站只是用来做公益推广
版权所有:中国爱心银行 邮箱:lovebankchina@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7014086号
Ϣҵ
粤ICP备170140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