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热点关注 | 环球公益 | 人物访谈 | 养老资讯 | 诚信联盟 | 聚焦三农 | 
最新公告:     中国爱心银行改版上线啦  [admin  2017-03-18]        
当前位置:人物访谈

强观察 寻找“零号病人”有多难?专家:一直是全世界的难题

admin 发表于:2021-05-27    

人民网北京5月21日电(记者周晶、张桂贵)5月20日0时至24时,辽宁省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新增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目前此轮疫情的“零号病人”仍难以明确。

       寻找“零号病人”的难点在哪?这波疫情的出现向我们传递出什么信号?下一步该如何防范?人民网“强观察”栏目记者就公众关心的问题专访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王慧。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王慧(受访者供图)

寻找“零号病人”,一直是全世界的难题

记者:据新华社报道,目前辽宁营口“零号病人”尚未明确。为什么要寻找“零号病人”?寻找的难点在哪?“零号病人”的确认可以为疫情防控提供哪些帮助?

王慧:“零号病人”又被叫做“首发病例”“标识病例”,通常是指第一个患有某种传染病,并开始扩散传播疾病的人。

寻找到“零号病人”有助于最快、最准确地确认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确定最初感染时间,计算潜伏期,进而估计传播的范围和流行的规模,有助于及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阻止疫情发展。

本次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的难度非常大。因为经专家分析,辽宁疫情最早病例的感染时间很可能在4月中旬,这距离病例确诊已经差不多过去了一个月,再加上“五一”长假期间人员流动范围特别大,有的确诊病例活动轨迹涉及多个省市,接触的人非常多,因此谁是本轮疫情的“零号病人”仍然是个谜。其实,寻找传染病源的“零号病人”,一直是全世界的难题。时至今日,埃博拉、SARS等疫情从未明确找到严格意义上的“零号病人”。

防止疫情反弹,疫苗接种刻不容缓

记者:这波疫情的出现向我们传递出什么信号?

王慧:全球疫情依然严峻,在疫情期间,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虽然我国疫情基本可控,但只要全球疫情一天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我们就要做好与病毒长期作斗争的准备。

其次,我国的疫苗覆盖率仍然较低,未达到群体免疫效果。要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反弹,疫苗接种刻不容缓。此外,现阶段一些防控措施仍然要坚持,包括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常通风等。

再次,基层医疗机构存在防控漏洞。本轮疫情所在地的基层诊所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接诊了有疑似症状的病人,却没及时上报,未能尽早发现病例。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如果不能守土有责,很容易让疫情防控防线失守。

疫情反反复复,社区防控和关口前移非常关键

记者:此前有的地方就曾出现过医疗机构、诊所等基层“哨点”失灵的问题,基层疫情防控防线该如何筑牢?

王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的“网底”,对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的社区防控和关口前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是严格做好发热患者筛查工作,优化筛查流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做好预检分诊和门诊登记,发现不明原因发热、咳嗽的患者,询问发病前14天内的旅行史或可疑的暴露史,按照疾病登记的规范要求进行全面完整信息登记,并就近转诊至设有发热门诊的上级医院。信息登记完成后按时上报。

二是加强对密切接触人员管理。根据区域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协助落实对来自疫情发生地区人员和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措施,监测健康状况,开展健康管理,发生异常情况及时报告。配合上级疾控机构规范开展病例流行病学调查。

三是广泛动员和宣传。各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依据上级防治机构提供的工作规范、准确信息,科学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及时向辖区居民宣传新冠疫情的防控知识,科学指导辖区居民认识和预防疾病,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防控观念,规范防控行为,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个人防护能力,出现症状及时就诊等。

记者:新冠疫情还在不少国家肆虐,对于防范未来可能发生的大流行,您有哪些新的建议?

王慧:全球疫情反反复复,还远远没有结束。面对国际、国内疫情的变化,要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不可掉以轻心、麻痹大意、心存侥幸。

当前,我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持续增大,必须时刻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必须严格做好个人防护,必须强化“人物同防”、做好闭环管理。同时,应加快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尽早建立群体免疫,也要留意病毒的变异对疫苗效果和药物研发的影响。此外,团结合作是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世界各国之间应建立一个高层级的合作机制来共同努力应对疫情,切实保护人民健康安全。 




上一篇:世界多地高温 减排迫在眉睫
下一篇:为何老龄化加深,人口红利还在……专家与你一起“读懂数字”
| 人民网| 中国政府网| 国家发改委|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扶贫基金会| 中国残联| 国务院扶贫办|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 中国扶贫网| 世界卫生组织|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互联网安全志愿者联盟| 中国青年志愿者|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 中华志愿者协会| 中国文艺志愿者| 中国文明网| 中国关工委| 中国政协网| 凤凰网| 农村网| 中国好人网| 央视网三农| 海外网三农| 央广乡村之声| 农民日报新闻网| 中国扶贫爱心在线| 中国网| 信用中国| 中国企业诚信网| 天津市企业联合会| 河南省企业联合会| 珠海市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 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官网|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 同济大学| 江南大学| 东北大学| 东南大学| 天津大学| 山东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 湖南大学| 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 养老信息| 国家养老网  | 
版权与免责声明: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图片均为原版作者版权所有,网站只是用来做公益推广
版权所有:中国爱心银行 邮箱:lovebankchina@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7014086号
Ϣҵ
粤ICP备170140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