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热点关注 | 环球公益 | 人物访谈 | 养老资讯 | 诚信联盟 | 聚焦三农 | 
最新公告:     中国爱心银行改版上线啦  [admin  2017-03-18]        
当前位置:环球公益

世界多地高温 减排迫在眉睫

admin 发表于:2021-05-27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报道,尽管才5月,俄罗斯西北部北极圈附近气温已接近约32摄氏度。在莫斯科,气温已连续多日打破纪录。加拿大中部也异常温暖,森林野火肆虐,消融的冰面腾起浓烟。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惊人的高温,透露出全球气候面临的危机。

气温升高常态化

历史性高温席卷北半球,气候变暖问题又一次引发人们关注。据《今日美国》报道,一项研究显示,由于气候变化,现在地球上大部分冰川融化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冰川学家罗曼·胡贡奈特称,阿拉斯加是“地球上冰川融化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学者朗尼·汤普森表示,喜马拉雅山的形势尤其令人担忧。“在旱季,冰川融水是主要水道的重要水源。如果喜马拉雅山冰川不断收缩,印度和孟加拉等人口大国可能在几十年内面临水资源或粮食短缺。”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19年的一项报告称,工业化时代开启以来,海平面已经上升了0.3米,这一进程还在加快。到2100年,海平面可能进一步上升0.3米至1.1米,具体结果取决于地球变暖的程度。

“全球气温升高已经呈现常态化发展。”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讲师王思丹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其影响非常广泛,包括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样性丧失、极端天气频发、粮食减产等,地球变暖加剧对生态系统的负面作用会越来越明显。”

人类是关键因素

加拿大广播公司报道称,在地球气温因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而上升之际,气候学家预测高温天气将越来越频繁,本月在高纬度地区观测到的高温符合这一预测。

驻伦敦的气象学家斯科特·邓肯在推特上表示,随着地球变暖,北极地区,尤其是俄罗斯一侧,正在经历越来越猛烈的热浪。他强调:“人类导致的气候变化是此中的关键因素。”

王思丹指出,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自工业革命以来,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英国《新科学家》杂志近日刊文指出,每当全球经济步履蹒跚,碳排放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减少;一旦经济企稳回升,碳排放又会恢复增长。目前,全世界已比工业化前升温1摄氏度,而且即将在2026年至2042年之间超过巴黎协定设定的理想目标——将升温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

据英国《卫报》网站报道,全球经济从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衰退中复苏,刺激了化石燃料的使用,预计今年二氧化碳排放年增速将达到有史以来第二高的水平。国际能源署警告说,这一增速仅次于10年前金融危机后的大规模反弹。如果各国政府不迅速采取行动,全球减排目标将难以实现。

各方需守望相助

目前,几乎所有国家都批准了2015年围绕气候变化达成的巴黎协定。2021年11月将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以及大会召开前的谈判,都希望达成可信方案,在本世纪中期之前实现净零排放。

近年来,不少国家提出了各自减少碳排放的目标和举措。去年,中国向世界宣示了两个国家目标——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此外,据美联社报道,欧盟计划将2050年碳中和目标写入法律文件。

“各国政府已经提出了相关目标,最重要的是落实。国际承诺必须要转化到国内政策,才能真正实现巴黎协定所设定的目标。”王思丹指出,同时,推进气候治理的国际合作非常重要。发达国家应该继续履行承诺,特别是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重要动力。




上一篇:气旋“亚斯”登陆印度 逾120万人紧急疏散
下一篇:强观察 寻找“零号病人”有多难?专家:一直是全世界的难题
| 人民网| 中国政府网| 国家发改委|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扶贫基金会| 中国残联| 国务院扶贫办|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 中国扶贫网| 世界卫生组织|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互联网安全志愿者联盟| 中国青年志愿者|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 中华志愿者协会| 中国文艺志愿者| 中国文明网| 中国关工委| 中国政协网| 凤凰网| 农村网| 中国好人网| 央视网三农| 海外网三农| 央广乡村之声| 农民日报新闻网| 中国扶贫爱心在线| 中国网| 信用中国| 中国企业诚信网| 天津市企业联合会| 河南省企业联合会| 珠海市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 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官网|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 同济大学| 江南大学| 东北大学| 东南大学| 天津大学| 山东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 湖南大学| 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 养老信息| 国家养老网  | 
版权与免责声明: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图片均为原版作者版权所有,网站只是用来做公益推广
版权所有:中国爱心银行 邮箱:lovebankchina@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7014086号
Ϣҵ
粤ICP备170140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