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焦点关注 | 政策法规 | 国际新闻 | 国内新闻 | 乡村振兴 | 爱心人物 | 求助在线 | 
最新公告:     中国扶贫爱心在线改版上线啦  [admin  2017-03-18]        
当前位置:焦点关注

中国林业的绿色新发展 ——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沈国舫

admin 发表于:2023-10-08    


近年来,大众对于农林业、生态环境等话题越来越关心。今年我国也正式设立了“全国生态日”,旨在加强大家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注与认知。金秋时节,人民网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沈国舫就“林业绿色新发展”为主题进行访谈。

主持人:在您看来,我国生态保护工作所付出的努力,对于林业的发展,有何帮助?

沈国舫:我国高度重视林业发展,近十几年来尤其如此。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对于林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设立“全国生态日”对林业来说,是一件大事,这样我们一年就有两个与林业相关的节日,上半年有植树节,下半年有生态日。

谈到生态环境的话题,我们先要明确一下,生态环境可以连用,但生态是生态,环境是环境,它们是两个板块。我今天谈的主要是生态这一块。

最近我国在这方面有很多大动作,我觉得值得提出的有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我国生态主体—绿色植被、林草,这几年发展较好。国际上已经承认,从卫星遥感上来看,全世界增进绿色面积的四分之一是由中国创造的。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12%,而现在提高到24%左右,翻了一倍。中国国土面积大,增加一个百分点大约就是10万平方公里,也就是一千万公顷,很不易。

第二个是国家公园的建立。或者更完整的表述是,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建立。它的主要组成有三部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还有以各种自然公园为辅助的体系。这里有重叠的地方,最近我国把重叠的部分清理了一下,大概划定了自然保护地的总面积占国土面积10%左右,这是很大的成绩。

第三个方面,我们国家有很多生态建设工程,最著名的就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从现在的观点看,山水林田湖草统一处理的话,这个工程应该叫三北生态建设工程比较更好,它为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建设了一个生态屏障。另外还有一系列大的工程建设,比如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再比如长江上游的防护林建、沿海防护林建设、太行山绿化等等。每个工程都发挥了很大作用,例如京津周边的治沙防沙工程,效果明显。整体来说,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推动下,我国在这个方面的生态工作有了很大进步,在全世界都有很大的显示度。

主持人:数据显示,我国林业产业总值保持了快速增长,年产值达到8.04万亿元人民币,您如何评价林业发展的经济“成绩单”?

沈国舫:林业产业产值增加,先要解释一下,这个产值里面包含哪些内容。其中主要的首先是木材生产,因为木材是林业的主产品。而木材的生产不仅是生产木材,它也带着木材的加工、利用等一系列的工业生产,这个产业体系还是很长的,比如房子装修时用到的门、窗、家具等等都属于木产品。

除了木材以外,还有很多非木林产品,也叫经济林产品,比如说木本油料,油茶、核桃这些著名的油料作物,我们叫它木本粮食,或者叫木本的干果类食品,同属这类的还有板栗、榛子、松子,这些也是进入广义的食物里面的一部分。还有一种产品是工业的原料,比如油桐的桐油、油漆、橡胶,这些产品我们国家种类丰富,每个产品都产生很大的价值。

另外,森林是很好的修身养性的地方,因此产生了森林旅游和康养的需要,这又是一大笔产业收入。森林还有碳汇、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多种生态功能,我国为了保证这些功能的实现,会给林所有者一定的补偿,称为生态补偿。我介绍肯定会有所遗漏,比如药材、花卉。所以说林业是一个很庞大、多样化的产业集群,才能汇集成为这样一个大的产值。

主持人:您觉得林业发展和生态保护是怎样的关系?

沈国舫:从理论上是很明确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良好的生态,另一边,金山银山就是经济效益。绿水青山,光有、光看没用,还需要它产生一定的效应。我刚才说的那些取得经济效益的途径,都需要在经营好绿水青山的同时,把它变成金山银山。这个工作,我们笼统地称之为森林的可持续发展,既要照顾当代利益,又要照顾到后代利益。

有些人有误解,凡是砍伐森林就是违反自然、破坏生态的行为,其实不对。森林到了一定时候,它也会衰老,该砍伐还是得砍伐,为新一代的森林提供生长空间。笼统来说,我举个例子,一公顷,在树小的时候可能有一万株左右,可等到它长成二十几米高、几十公分粗的大树的时候,一公顷大约留有两三百棵树,剩下那么多的树都到哪去了?陆陆续续被淘汰了。所以,与其让它自然淘汰,不如人工利用。一个要更新,一个要发展,都需要利用木材。所以,这种木材的利用不是违反自然的,而是顺应自然的,问题是不要过伐,必须科学经营。

主持人:“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我国林草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承载不强、生态系统不稳定。您如何解读这样的概括?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林业高质量发展,您有何思考?

沈国舫:我们是总量不足、质量不高这些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总量为什么不足?一个是有天赋的问题,因为我国所处的这片大陆,东边是海,西边是内陆,很有纵深,降雨量从2000毫米一直降到50毫米以下,因此我们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所以我们地理学家划了一条线,分为东南半边和西北半边。东南半边是雨量充沛的,以农耕为主;西北半边是干旱地方,干旱地方就是草原、荒漠,因此,不是所有地方都能生长森林的。另外,我国是农业国,而且人口众多。这样的话,农耕地和其他需要用地也相对多,村庄、道路都算在里面,它必然要占用更多林地空间。

质量低,实际上也是长期以来的历史因素形成的。一直到解放之前,都是只砍不造,砍了以后,它自然恢复一点,没等恢复得多好又来砍了。所以,老的都砍完了我们栽新的。新的要生产一段时间,尤其北方需要几十年、上百年才能恢复过来。

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有一段时间我们对科学营林不重视,认为让它自己长就行了,不知道有很多科学技术在里面。所以,长期积累下来形成了林草资源质量不高的情况。现在必须扭转过来这种概念,科学地、可持续地经营森林来提高它的质量,现在提高单位面积生产量是当前最主要的命题。

主持人:如何理解承载力不强和生态系统不稳定这两个点?

沈国舫:承载力不强,我用草地来讲可能更清楚一些,草上要放牛放羊,草长得好的地方,一头羊,有二三亩的草地就够用了。可是草长得不好呢?要50亩才能养一只羊,甚至要上百亩养一只羊。这就是承载力。现在质量不高、承载力不高,虽然我们在努力提高它的质量,但还有一个过程。

不稳定主要是说容易受各种天灾人祸的影响,使它不能够处于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有的时候会产生病虫害、大风、大干旱等等,再如有些地方造林的树种不合适,造成生长不稳定。

主持人:我们要解决当前这些问题,您觉得当务之急是什么?

沈国舫:首先是生态保护,自然保护、修复、建设,我分为三个词来用,不能只强调一面,要全面理解。保护,该保护的要保护住。比如自然保护地里的这些林草资源,应该保障它,不要动它。但是,不该绝对保护的,应该允许经营。因此要确定一下可经营的范围,要有一个正面清单,属于商品林的,我们可以按照商品林的办法来经营,但不管是保护性经营还是商品林经营,都要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主持人:请您向大家简单介绍目前我国森林碳汇的发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沈国舫:森林是能够创造碳汇的,而且在自然生态系统里,和草地比、和湿地比、和农作物比,它的碳汇是最多的,也是最显著的。但不是所有的森林都能制造碳汇的,森林长得不好,败坏,那就不是碳汇,而是碳源。要健康正常生长的处于一定合适年龄阶段的那种森林,才能形成碳汇,这是一个重要的认识。

我们要通过刚才说的森林可持续性经营,力争把森林经营成为健康的、生产力较高、质量较高的,又处于合适年龄的。什么叫合适年龄呢?就是不要过老,过老以后对碳汇不利。根据这样的状况来经营森林,力争创造更多的碳汇。

主持人:您觉得我国林业在国际上的交流合作,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应该怎么去实现更好的合作成果?

沈国舫:我们和国际交流合作一直在进行着。本来我们国家有一点原始的林业,比如南方种杉木,已经有一千年的历史,但都是小规模,不成体系。科学的林业我们是和西方学的,这点要老老实实承认。经过向国外的学习,慢慢我们已经可以和一流国家比肩。

为什么可以比肩呢?因为中国林业的特点是:自然条件特别的复杂,从最潮湿到最干旱的,从最低点到最高峰,各种各样的地形,山地、盆地、河流、平原、冲地平原、海滩,很少有国家像我们国家这样,而且纬度差别很大,从漠河一直到南沙群岛,幅度很大。因此,没有一个国家的自然多样性像我们国家这么丰富,我们一旦学到新的知识,就有机会开展各种生态建设的活动,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的经验是非常丰富的,有的是值得外国人来向我们学习的。

所以我和国外学者交流时,双方是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你知道的东西我也知道,我知道的东西你还不一定知道。当然,要谦虚地说,刚才说我们国家毕竟森林质量还不够高,有些先进技术其它国家用得比较多的,我们还要好好学习。但我们确实也有一些东西可以拿出来让别人来学习,尤其是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分享经验。比如说防沙治沙的经验、荒漠化防治的经验、水土流失控制的经验、多种防护林体系建设的经验,还有经济林经营的经验。




下一篇:巴以新一轮冲突已造成双方逾400人死亡
| 中国人大网| 全国政协网| 中国扶贫基金会| 公益日报| 中国残联| 新华网| 国家乡村振兴局| 央视网| 中新网| 中国网| 中国经济网| 联合国环境署|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南都公益基金会| 世界狮子会| 央广网| 中华网| 光明网| 中青网| 环球网| 凤凰网| 中国军网| 中国爱心银行| 美国中文网| 中国文明网| 中国日报网| 国际在线| 中国政府网|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人民网|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发展改革委员会| 中国台湾网| 大公网| 俄罗斯之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电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共中央党校| 参考消息网| 河北省乡村振兴局| 湖北省乡村振兴局| 甘肃省乡村振兴局 | 山西省乡村振兴局 | 湖南省乡村振兴局 | 云南省乡村振兴局 | 河南省乡村振兴局 | 黑龙江省乡村振兴局 | 陕西省乡村振兴局 | 广东省乡村振兴局 | 贵州省乡村振兴局 | 青海省乡村振兴局 | 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振兴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乡村振兴局  | 
版权与免责声明: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图片均为原版作者版权所有,网站只是用来做公益推广
版权所有:中国扶贫爱心在线邮箱:fupinaixin@163.com chinaloveonline@163.com
备案号: 粤ICP备09074337号
Ϣҵ
粤ICP备090743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