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焦点关注 | 政策法规 | 国际新闻 | 国内新闻 | 乡村振兴 | 爱心人物 | 求助在线 | 
最新公告:     中国扶贫爱心在线改版上线啦  [admin  2017-03-18]        
当前位置:爱心人物

国庆节前夕,本报记者夜宿天文点边防连—— 雪夜守哨,为祖国披星戴月

admin 发表于:2023-10-06    

国庆节前夕,陆军某边防团吉隆边防连官兵参加界碑巡逻,这是一名战士描红界碑。

国庆节前夕,陆军某边防团吉隆边防连官兵参加界碑巡逻,这是一名战士描红界碑。

新疆军区某边防团天文点边防营教导员刘小赣(右)与战友谈心。

新疆军区某边防团天文点边防营教导员刘小赣(右)与战友谈心。

天文点边防连官兵攀登冰川。

天文点边防连官兵攀登冰川。

天文点边防连战士田豪(右)在哨楼执勤。

天文点边防连战士田豪(右)在哨楼执勤。

天文点边防连中士郑文泽训练军犬。

天文点边防连中士郑文泽训练军犬。

人在哪里最有价值,就该在哪里展现价值

二级军士长谭兴刚2005年12月入伍到天文点边防连,就再也没离开。18年过去了,他也成长为官兵口中的“边防通”。

“能考考你这个‘边防通’吗?”记者一边说,一边起身指着墙上的边防地图说,“能介绍一下我们目前所处的边防管段吗?”

“我闭上眼,用手指划线给你说。”谭兴刚说得很轻松,“这里有一块直径1.7米的石头”“这里7月至9月水深约1米”“这里有近20米的观察死角”……

记者无法证实这些数据的准确性,但谭兴刚手指所划之线,与图上的路线走向近乎完全重合。

“没想过离开吗?”听了记者的话,谭兴刚喝了口水说:“前年底,受专业限制,我没能选晋三级军士长……那段时间,闺女果果会叫爸爸了,儿子麒麒又出生了,确实想到过离开。”

今年春节探亲返乡,谭兴刚为退伍后到底干啥没少劳神。跑物流、办养老院……白天他东奔西走忙得不亦乐乎,然而到了晚上一静下来,就不自觉地望着窗外发呆。终于有一天,妻子赵彬忍不住对他说:“人在哪里最有价值,就该在哪里展现价值。”

这个“哪里”到底是哪里?

没几天,一通来电给了谭兴刚答案。那是春节过后的一天上午,副班长陈旭峰给谭兴刚打电话问他:在不用洁水片的前提下,怎样把雪水融化成饮用水?谭兴刚正要回答,陈旭峰说,等他打开免提,让大家都听听。

“我说出了3种方法,电话那头传来一阵热烈的掌声。”谭兴刚说。

翌日傍晚,连队油机员阿不都外力·克日木,火急火燎地给他发来一则语音信息——那天,阿不都外力·克日木研究了2个钟头还没修好发电机,炊事班等着要做饭呢。

谭兴刚赶忙拨通视频电话,三下五除二帮他排除了油机故障。“后来,阿不都外力·克日木把嘴靠近屏幕悄声问我,班长,你啥时候回来?我嘴上说着,快了快了,心里乐开了花。”他说。

“被肯定、被需要,这不是一种归属感吗?”谭兴刚笑着说,“在天文点,这种幸福感和归属感,我找到了。”

如今,谭兴刚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再多穿几年军装,能被连队和战友们再多“需要”几年!“当然,就是年底或明年退伍了,咱军人的吃苦奋斗精神也不会‘退伍’。”他朗声说道。

有一种勇敢,叫坚持住、挺过来

“坐了一天车,能挺住吗?”中士郑文泽询问记者。

“必须挺住!”记者握拳回应。

“在我们这么高的地方,挺不住就待不下去。”郑文泽给记者讲起了自己和战友的故事。

2020年3月,连队组织体检,郑文泽被查出心律不齐,军医马磊第二天就带他下山复检。“结果病情比下山前还重,你应该是上不了山了。”马军医对郑文泽说。

“山上像我这样胸闷气短的人多了。都健康第一,谁守在山上?”“你是心脏的问题,别逞能。”郑文泽与马磊经过一番“互怼”,谁也说服不了对方。

绝不让官兵带病守防,是郑文泽所在部队的硬规定。“这个规定我破不了。我能做的,就是吃好喝好锻炼好,让各项指标尽快恢复正常。”

“很快我就没事了,又申请回到山上……现在好了,但还得注意。在家一个人得病,全家不得安生;在连队一个人生病,全连官兵都牵挂着你。”说到“家”这个词,郑文泽忽然陷入了沉默。

“父母身体不好吗?”郑文泽顿了顿,说:“我爸2000年做过一次换肾手术,我妈身体也不好……他们就我一个孩子,还不在身边。”

“有一种勇敢,叫坚持住、挺过来。谁心里都有个一二三,很多人把健康排在第一位,这没错。但咱军人在排序时,不能总把健康放在最前面。”郑文泽说。

郑文泽举例说,哨所司炉工周虎成患胃病好几年了,照样坚守在山上;副连长刘昊执行任务时腿受了伤,躺在床上休息了一周,伤情刚恢复就申请带队参加巡逻……

郑文泽给记者讲了另一个故事。那天下午,正在输液的连长陈彦文接到紧急任务的通报后,拔掉输液管就冲了出去。

“对军人而言,国家的‘安康’永远在心里排第一。”郑文泽告诉记者,他喜欢一部热映电影里的这句台词:“性命加使命,才是我们的生命!”

军嫂,同样是星空的守望者

天文点边防营教导员刘小赣,军龄18年,2年守在神仙湾,其余时间都守在天文点。“难怪大家叫你‘昆仑石’。”看着眼前这位黑瘦精干的一线带兵人,记者内心有个疑问,是什么让他选择了坚守?

“还真有个理由,只是没那么‘高大上’。”刘小赣拉开迷彩服拉链,从内侧兜里拿出一张照片,“这是我的全家福,原图背景是江西老家的菜园子。去年初探亲归队前,老婆把背景换成了驻守的哨楼。”

刘小赣说:“有她的支持,我守防的决心更加坚定。”

刘小赣打开名为“爱在高原”的微信,向记者展示妻子钟遥发来的信息:“我又对你乱发脾气了,因为你要回部队了,我舍不得你走,却又没办法。”

“上周二,宇宇(刘小赣大儿子的小名)给张老师看你在天文点守防的照片,张老师专门为全班同学讲解了这个哨所,回到家宇宇说,你是最厉害的爸爸。”

“我很想让你回家,我们一家人天天在一起多好。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知道你能掂量出轻重,也不想让你为家里的事操心,就把咱全家福的背景换成了你守护的哨楼。”

关上手机,刘小赣对记者说:“每次看到这张有特殊意义的全家福,我守防的心,更坚定了。”

这些年,钟遥一人照顾两个老人、两个孩子,刘小赣内心常常愧疚,他经常电话里问妻子有啥需要他做的。她总是一句话:“你把自己照顾好,家里的事有我呢!”

“军嫂啊军嫂,啥大啥小你最懂;心中纵有千千结,国事家事两分明。”那天,刘小赣把这句诗发给钟遥,她马上回复:“我哪有这么高尚,我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高原军人妻子。”

刘小赣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的星空感慨:“很多时候,军嫂同样是雪山和星空的守望者。”

用青春热血守护祖国是军人的责任

上等兵田豪,天文点边防连年龄最小的战士。

见到他时,已是第2天的清晨。记者对他说:“抽空把衣服洗洗吧。”

田豪低下头,摸了摸“硬挺”的迷彩服,腼腆地说:“昨天卸完煤后又搬菜……下哨就去洗。”

如果不来当兵,这个年纪的田豪正在大学校园读书。这个时间点,他应该刚起床,洗漱后戴上耳机,听着音乐,骑自行车去食堂吃早餐,然后去上课。

“当兵也许是冲动,但我庆幸这个‘冲动’一直坚持到了现在。”田豪对记者说,一次,在网上收看了一个18岁男孩毅然从军报国的故事后,他特别兴奋,连做梦都想着自己穿上军装的样子。

“我就想当兵,想让自己的青春挥洒在高原,留在边防线上。”田豪越说越兴奋。

“走到边防一线,谁不想成为英雄?”田豪告诉记者,尤其了解了连队的红色传承和英模人物之后,他的内心对英雄有了新的认识: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更是有信仰、有担当的战士。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在一次教育课后,这句话让田豪热血沸腾。“我把这8个字写在了帽子内衬上。”说完,田豪摘下帽子给记者看。

记者注意到,在田豪的帽子内侧,还写着这样一句话:“用青春热血守护祖国是军人的责任。”

“前不久,我入伍前的大学开展征兵宣传,并围绕‘青年与祖国’这一话题组织了一场讨论活动,我把当兵以来的一些体会发给我的同学。大家说很震撼,老师也深受感动,他们把这句话摘出,作为宣传标语在校园网滚动播出。”田豪兴奋地说。

“今年,我的同学又有不少人应征报名。他们还联系我,说也想来我们驻守的天文点。”田豪告诉记者。

雪,又下起来了。田豪认真地朗诵起一首诗:“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伴着田豪的朗诵,记者起身望向窗外,此刻披了一层薄雪的高原,更加静谧、巍峨、苍茫。

记者感言

在高原边防采访,“坚守”二字,时常震撼着记者。

何为坚守?“卫国戍边英雄团长”祁发宝张开双臂的背影是答案;胡杨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的“倔强”是答案;哨楼上“日月每从肩头过,江山要靠世代守”的标语也是答案。

一位边防战士的解释别有新意:军人就是山河的守卫者。

守卫,守候,守护;坚守,职守,固守。一山一水,都是家园;一石一峰,都是故土。漠风如猎、金戈铁马的壮美边关,是一代代边防官兵永远的守望。

还有很多关于“坚守”的情景,令人感动:布尼寺执勤点,副班长张发昌全神贯注地在石头上画着用心呵护的中国地图;扎西岗边防连,连长李浩在给界碑描红后好几次深情回望……

“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哪怕风似刀来山如铁,祖国山河寸土不丢。”边防官兵喜欢坚守,因为大家知道,只要扎根边疆,就一定会在“向下的生长”中迸发出“向上的力量”;因为大家明白,风云塞上,和平树下,要想“情燃万家灯火”,就须“剑挡塞外胡风”;因为大家懂得,把使命扛在肩头,对哨位泰然坚守,方能换取亲人的放心、安心和舒心。

当安宁的城市如期点亮“灯火”的时候,他们却露宿荒野相伴“篝火”。纯粹于心灵、纯美于精神、纯正于魂魄的坚守,是一种远尘埃、近自然的本色,是一种淡名利、甘奉献的心性。

新疆军区一位领导扎根边疆45年,到过该军区所有一线哨卡。采访中,这位“老边防”告诉记者:“边防军人之所以能守牢祖国的土地,是因为大家先守住了自己的心。”

“我与太阳最近,我与母亲最亲”“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一位来到高原采风的诗人,在石头上刻下了这样永恒的讴歌:他们是星星,是英雄;是遥远,是温暖;是守望,也须被仰望。



上一篇:变“不毛之地”为“国之粮仓”
| 中国人大网| 全国政协网| 中国扶贫基金会| 公益日报| 中国残联| 新华网| 国家乡村振兴局| 央视网| 中新网| 中国网| 中国经济网| 联合国环境署|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南都公益基金会| 世界狮子会| 央广网| 中华网| 光明网| 中青网| 环球网| 凤凰网| 中国军网| 中国爱心银行| 美国中文网| 中国文明网| 中国日报网| 国际在线| 中国政府网|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人民网|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发展改革委员会| 中国台湾网| 大公网| 俄罗斯之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电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共中央党校| 参考消息网| 河北省乡村振兴局| 湖北省乡村振兴局| 甘肃省乡村振兴局 | 山西省乡村振兴局 | 湖南省乡村振兴局 | 云南省乡村振兴局 | 河南省乡村振兴局 | 黑龙江省乡村振兴局 | 陕西省乡村振兴局 | 广东省乡村振兴局 | 贵州省乡村振兴局 | 青海省乡村振兴局 | 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振兴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乡村振兴局  | 
版权与免责声明: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图片均为原版作者版权所有,网站只是用来做公益推广
版权所有:中国扶贫爱心在线邮箱:fupinaixin@163.com chinaloveonline@163.com
备案号: 粤ICP备09074337号
Ϣҵ
粤ICP备090743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