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焦点关注 | 政策法规 | 国际新闻 | 国内新闻 | 乡村振兴 | 爱心人物 | 求助在线 | 
最新公告:     中国扶贫爱心在线改版上线啦  [admin  2017-03-18]        
当前位置:国内新闻

村美业兴奔头足(追着花儿看新疆) ——新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admin 发表于:2023-05-26    

5月,行走在新疆大地,目光所及皆是生机。在伊犁河谷,薰衣草返青,乡亲们静待紫色花海开出增收致富之“花”;在和田,沙漠玫瑰顶着骄阳,助力当地农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在塔城,朵朵顶冰花形成一道亮丽风景,以花为媒激发乡村旅游新活力。

“乡村振兴是我们继脱贫之后又一个农村奋斗目标,看到你们这个村的变化,我为你们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强调,要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回荡在天山南北各民族乡亲们的耳畔,为天山儿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

如今的新疆,乡村振兴的成色越来越足。2022年,新疆第一产业增加值2509.27亿元,比上年增长5.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550元,同比增长6.3%。一个村美业兴、生活富裕的新疆正蓬勃发展。

农村更富裕——

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一座座标准化温室大棚分门别类,一排排新居错落有致,屋前的架子上缠满了葡萄藤……这里是和田地区策勒县津南新村。

“我这辈子最幸福的事之一,就是从山里搬进了这里的新房子。”在自家的种植大棚里,津南新村村民如则麦麦提·阿卜杜拉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喜悦。

搬迁前,如则麦麦提和妻子住在新村附近的山上,以游牧为生。现在,一家人在村里有了固定的住所,还在3个大棚种植葡萄、西红柿、辣椒等果蔬,收入稳定。

津南新村是南疆典型的易地搬迁安置点,通过探索易地搬迁与设施农业、工业园区融合发展模式,帮助从沙漠、山区走出来的群众增收致富。2017年以来,村内已建成安居富民房400余套,蔬菜大棚400余座。

“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发展特色产业,去年年底,津南新村近380户村民的人均收入已达1.1万多元。”策勒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贾雷飞说,搬迁来的村民不仅住上了新房子,还在村里解决了就业。

近年来,新疆积极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在津南新村的无花果经济作物试验田种植大棚里,伊把代提·吐尔逊正在进行田间管理,“我从小就生活在策勒县,在学校里掌握了现代种植技术,想回来造福家乡。”不只是伊把代提,越来越多的致富能手选择回到村里,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通过引进优良品种、进行技术指导、支援专业人才等方式,我们帮助村里适应市场需求,扩大农副产品销售,帮助搬迁农民增收。”天津市对口支援新疆前方指挥部策勒县工作组组长谢磊说,近年来,援疆工作组为津南新村建造了村民活动中心,让搬迁来的农牧民不仅留得住、能致富,还有了安居乐业的精神家园。

“刚来村里的时候,我的农业技术还不够成熟,种的葡萄夭折了大半。依靠村里的技术指导,我不断学习,今年的葡萄长势很好。我相信未来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如则麦麦提笑着说。

生活更幸福——

现代产业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伊犁河谷气温回暖,芍药、油菜、亚麻等作物逐渐开花。

走进伊犁天山花海现代农业示范园,蓝色的亚麻花开得正盛,农民在田间加紧除草、养护。“亚麻除了花美观,亚麻籽可以榨出食用油,提取出来的亚麻纤维柔软耐磨,可以用来做高级服装。”伊犁天山花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少春介绍,目前基地培育了10多种花卉,还有2万亩特色林果,通过种植、分选、精深加工、保鲜物流等项目运营,“农忙季节日用工量达2800人,提供固定就业岗位2000余个。”

不断延伸的鲜花产业链,拓展了群众的致富路径,更多农民走出家门,成为产业工人。在和田地区于田县,连片种植的沙漠玫瑰已达近万亩,当地发展玫瑰花深加工产业,集香料、化妆品、医药等制作于一体,形成了从培育种植、收购到加工的全产品产业链。

走进于田县玫瑰花种植园区,万亩玫瑰花园与沙漠由一排防护林阻隔。“过去没有防护林,一场干热风就能摧毁近40%的玫瑰花。”瑰觅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志勇介绍,“现在通过吸纳当地农民参与玫瑰种植园区防风林建设、田间管理、玫瑰花采摘等项目,不仅可以改善周边的自然环境,也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实现企业与农户共同发展。”

乡村更美丽——

农旅融合促乡村景美业兴

在伊犁霍城县大西沟乡桃花村,村民杨玉兰正在民宿客房忙活,“地都流转出去了,现在心思都在民宿上。”

每到杏花、桃花盛开时,位于霍城县的中华福寿山景区人流如织。因靠近景区,一直以来桃花村并不缺人气。不过,过去旅游产品单一、缺乏配套,难以留住游客。

为了将“流量”变“留量”,2020年,桃花村引入企业实施基础设施改造、星空帐篷等项目,鼓励当地村民积极参与民宿改造,满足游客吃、住、行、娱的需求。

“当了一辈子农民,没想过还能在土地之外赚上钱。”杨玉兰坦言,起初她并不热心于民宿生意,但2021年开始,村里游客渐增,赶上夏季旅游旺季,大量游客前往民宿消费,为她带来每年约5万元的收入。眼下,桃花村已打造22家主题民宿庭院,带动本地40多人就业,全村人均年增收2000元。

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农村人居环境也在逐步改善。2022年,新疆推进1000个村庄绿化美化建设,新建农村卫生厕所6.1万座,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的行政村比例达90%以上。

走进塔城地区额敏县郊区乡甘泉村,千亩花海附近,5座小院格外热闹。“甘泉村是全县的‘小饭桌’,县里很多人都乐意来村子里吃农家饭。”郊区乡党委书记仝丹说,现在村里建设了500平方米的餐饮实训基地,用于人员培训,为村里餐饮产业长远发展提供支撑。

甘泉村村民马兰花看旅游带火了村里的餐饮,去外地学习一番后,开了家拌面馆,“现在一年少说能挣20万元。”马兰花笑着说。

村里和马兰花一样自己开店的有7人,在本村从事餐饮行业的有60多人。“这都是因为村里改造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美,才有这么多游客照顾我们的生意。”马兰花说。


《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26日 04 版)



上一篇:福州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 就业夜市荐工作 公益岗位兜底线
下一篇:激发乡村特色产业新动能(做好乡村“土特产”文章)
| 中国人大网| 全国政协网| 中国扶贫基金会| 公益日报| 中国残联| 新华网| 国家乡村振兴局| 央视网| 中新网| 中国网| 中国经济网| 联合国环境署|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南都公益基金会| 世界狮子会| 央广网| 中华网| 光明网| 中青网| 环球网| 凤凰网| 中国军网| 中国爱心银行| 美国中文网| 中国文明网| 中国日报网| 国际在线| 中国政府网|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人民网|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发展改革委员会| 中国台湾网| 大公网| 俄罗斯之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电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共中央党校| 参考消息网| 河北省乡村振兴局| 湖北省乡村振兴局| 甘肃省乡村振兴局 | 山西省乡村振兴局 | 湖南省乡村振兴局 | 云南省乡村振兴局 | 河南省乡村振兴局 | 黑龙江省乡村振兴局 | 陕西省乡村振兴局 | 广东省乡村振兴局 | 贵州省乡村振兴局 | 青海省乡村振兴局 | 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振兴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乡村振兴局  | 
版权与免责声明: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图片均为原版作者版权所有,网站只是用来做公益推广
版权所有:中国扶贫爱心在线邮箱:fupinaixin@163.com chinaloveonline@163.com
备案号: 粤ICP备09074337号
Ϣҵ
粤ICP备090743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