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焦点关注 | 政策法规 | 国际新闻 | 国内新闻 | 走进贫困 | 爱心人物 | 求助在线 | 
最新公告:     中国扶贫爱心在线改版上线啦  [admin  2017-03-18]        
当前位置:国内新闻

买家说桃子越来越不好吃了?啥原因?——来自水蜜桃产业的调查

admin 发表于:2020-09-03    

新华社北京9月2日电题:买家说桃子越来越不好吃了?啥原因?——来自水蜜桃产业的调查

新华社记者于文静

粉润香甜、汁水丰富的桃子,是很多人心里最美的夏秋之味。然而也有不少人觉得“现在的桃子不好吃了”。

桃是中国本土水果,已经与中国人相伴数千年。如今人们为什么难觅好桃?桃产业发展中哪些是共性问题?记者日前进行了采访。

从育种到运销,全产业链都有短板

一个半月前,河北省深州市良桑繁殖场场长张九青在江苏省无锡市阳山镇选购了32盒八成熟的水蜜桃,快递到后发现坏了近半。而几乎同时,在北京西城区的范阿姨家,网购的两盒水蜜桃即使放了一周后还“不服软”。

想吃到“状态最好”的水蜜桃,为何有时不容易?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姜全说,长期以来过度追求产量而忽视品质是根本原因,一系列问题仍有待解决:

——在品种选育和改良方面注重丰产、耐储运等特点,而把桃的香味等特质“改丢了”。

——种植者习惯以“大水大肥”方式种大果,但果实品质和风味下降了。

——对于中间商、超市等流通环节,熟果不易储运,农民也希望通过早摘降低风险。

江苏有位桃农告诉记者,通常桃农给二线城市发货是7成熟,给一线城市发货则是7.5成到8成熟,超过8成熟的只能客户现场提货,“最好吃的桃子在果园”。

“桃子越到成熟后期糖度提升越快,但鸟也喜欢吃,加上可能会有雨水冰雹、运输损耗等因素,有时果子在树上多挂5天,成本就可能翻番。”姜全说。

传统大宗销售存在采摘时间问题,而电商平台散单客户则面临价格顾虑。根据某快递公司价格表,6.5公斤重、价格约90元的阳山水蜜桃,发至江浙沪地区运费27元,而发到北京需84元,桃子价格和运费相当,也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

重产量轻品质、过早采摘、生鲜电商成本过高等,不只是桃的生产和流通所独有的问题,某种程度上说,这是目前许多水果产业的“通病”,需要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齐发力。

如何恢复“四大名桃”往日光芒?

近日,在深州蜜桃创新驿站的展台前,一个个淡黄透红、形似寿桃的大蜜桃,引来参会的各地专家纷纷品尝,其甜度和口感收获了不少赞叹。

“南方水蜜桃切开后通常汁水直流,而深州蜜桃切开后可以看到表面有蜜汁渗出来,糖度在20度以上。”姜全说。

桃子自我国起源并传播到世界各地,在中国文化中有祝寿、桃李满天下等美好寓意。“奉化水蜜桃、阳山水蜜桃、深州蜜桃和肥城佛桃是我国四大传统名桃,据考证,规模栽种历史短的有800多年,长的有2200多年。”姜全说,四大传统名桃的共同特点是同时具备大、香、甜、水、少酸的特点。

近年来,传统名桃面临品种退化、桃园老化、采后贮运困难及抗病虫能力差等问题。为了加强保护、推动优势产区发展,2019年浙江宁波市奉化区水蜜桃研究所、江苏无锡市惠山区阳山水蜜桃桃农协会、河北深州桃产业技术研究姜全专家工作站、山东肥城市肥城桃研究所成立了中国传统名桃共同体。

“现代的育种方式在单一方面都能育出表现卓越的品种,但同时在‘香、甜、水’等几个方面都优秀的还很少。”姜全希望通过进一步发掘和利用传统名桃种质资源,用现代技术加强古树保存和名桃保护,推动优势产区合作,让更多消费者吃到好桃。

留住传统好味道

“去年有客户给长辈订的桃,老人吃了很喜欢,说有‘小时候的味道’。”为了种出这种味道,阳山建勤家庭农场负责人孙建勤动了很多脑筋。在专家指导下,他采用改良土壤、果园生草、长梢修剪等技术,种出的水蜜桃获得2019优质果品大赛银奖。

如何让香甜多汁的水蜜桃离消费者更近?各环节正发生着变化。

在江苏,阳山水蜜桃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自2017年实施。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南京试验站站长宋宏峰说,通过优质水蜜桃全程绿色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推广,项目区每亩优质水蜜桃产量比常规技术区增加约1.4倍。优质果多了,人们吃好桃的机会也增加了。

在浙江,当地进一步发掘和利用玉露等传统名桃种质资源,育成优势新品种,引进水蜜桃无损检测分拣线,并提升快递运输质量。

“糖度是好桃的一个重要指标。今后我们要探索成立可以鉴定糖度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并按照糖度分级收购,在超市也要推动标识糖度,既方便消费者选购,也可以实现优质优价。”姜全说。

优势产区专家们表示,江浙水蜜桃多在七月上市,华北蜜桃多在八月底九月初成熟,下一步传统名桃共同体计划联合发展专业冷链物流,探索实现南北互济,使消费者在7至9月都能吃到口感很好的水蜜桃。



上一篇:一起骗保案引发的医保改革探索
下一篇:把“糖包”变“钱包” 新疆扶贫干部有“秘技”
| 中国人大网| 全国政协网| 中国扶贫基金会| 公益日报| 中国残联| 国务院扶贫办| 新华网| 央视网| 中新网| 中国网| 中国经济网| 联合国环境署|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南都公益基金会| 世界狮子会| 央广网| 中华网| 光明网| 中青网| 环球网| 凤凰网| 中国军网| 中国爱心银行| 美国中文网| 中国文明网| 中国日报网| 国际在线| 中国政府网|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人民网|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发展改革委员会| 中国台湾网| 大公网| 俄罗斯之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电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共中央党校| 参考消息网  | 
版权与免责声明: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图片均为原版作者版权所有,网站只是用来做公益推广
版权所有:中国扶贫爱心在线邮箱:fupinaixin@163.com chinaloveonline@163.com
备案号: 粤ICP备09074337号
Ϣҵ
粤ICP备090743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