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焦点关注 | 政策法规 | 国际新闻 | 国内新闻 | 走进贫困 | 爱心人物 | 求助在线 | 
最新公告:     中国扶贫爱心在线改版上线啦  [admin  2017-03-18]        
当前位置:爱心人物

深藏功名33年,上甘岭战斗英雄扎根农村诠释共产党人为民初心

admin 发表于:2019-10-11    

新华社重庆10月7日电(记者陈国洲 周闻韬)在上甘岭战役中,他身负重伤仍不下火线,战后中朝两国均授予其一等功。然而,退伍复员后整整33年,他几乎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过自己堪称传奇的功绩,也没找任何一级组织提出哪怕是正常安排工作的请求,只是默默扎根农村带领村民种桑养蚕,甚至为了给村里修路不惜个人举债。

他就是重庆91岁的抗美援朝战斗英雄蒋诚,他用一心为国不求回报、扎根农村为民奉献的精神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深藏功名33年,从未向组织张过口

在蒋诚的老家重庆市合川区隆兴镇广福村采访,很多人反复告诉记者,如果不是一个偶然机会有人从档案馆看到一份《革命军人立功喜报》,可能谁都不会知道他们身边还有这么一位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

然而蒋诚的士兵档案和由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签发的这份《革命军人立功喜报》清楚地记载了他的功绩:

蒋诚,1928年出生于合川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9年底参军入伍,朝鲜战争爆发后编入志愿军第12军31师92团1营机枪连担任重机枪手,先后任副班长、班长。因作战勇猛,195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爆发,蒋诚随部负责坚守537.7高地。

这份1953年寄给重庆合川政府的《革命军人立功喜报》详细记录了蒋诚在这次战役中取得的战功:1952年11月,在上甘岭战役中,他带领班里战士们在严密敌炮封锁下,以重机枪歼敌400余名,击毁敌重机枪一挺,还击落敌机一架,身负重伤仍不下火线,配合步兵完成了任务,对战斗胜利起了重大作用。

在这次惨烈的战役中,蒋诚被敌机炸弹弹片炸伤,经过紧急抢救保住了性命,右下腹部永远留下了一道约6厘米的伤疤。

“那时候我们只知道哥哥上过朝鲜战场,他从来没有跟我们提过自己立了多大的功,更别说拿着功绩去要什么待遇了。”蒋诚79岁的弟弟蒋启鹏说,直到1988年这份《革命军人立功喜报》被发现,当地政府按相关规定给予其“全民职工”待遇,这一年他已60岁,享受工人退休工资,每月80元,从来没有向组织开口要求过什么。

不惜个人举债为全村修路

1955年2月,蒋诚复员回家后重新做了一名农民。他的士兵档案中保存着的一份《返乡生产计划决心书》这样写道:“祖国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干好革命业务工作。”

他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回乡后,受过重伤的蒋诚毅然投身到艰苦异常的地方铁路建设中,一干就是9年。铁路建成后又继续回乡务农,因有一手种桑养蚕的好技术,被乡农技站选中为当地群众传授桑蚕技术,一干就是24年。

虽然脱下了军装,但蒋诚为国为民奉献的初心始终没有改变。广福村党支部书记杨元蛟说,20世纪80年代,隆兴的群众出行特别困难,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当地政府决定修建一条长10公里的砂石路解决基本的出行难题,因为蒋诚在村民中的威信高,就安排他负责。

沉默寡言的蒋诚二话不说就带领全村人开了工。“那时候国家穷,乡里修路大都是村民出工出力,路修到一半上面拨下来的钱就没了。”村民曹继前说,蒋诚只说了一句“大家继续干,钱我去想办法。”很快,工钱来了,甚至连每天的工分标准也没降低。修路工程得以顺利推进,直至完工。

事后,蒋诚才告诉二儿子蒋明辉,钱是他以个人名义向信用社贷款借的,一共2400元。那时2400元可是笔巨款,蒋明辉说当时他刚工作3年,一共攒了不到1000元。父亲和他们兄弟几人商量“父债子还”,父子卖了房又借了些钱还清了贷款,还是不向组织、群众张口要一分钱。

老兵精神激励一代代人不忘初心

2015年,蒋诚所在的广福村脱贫攻坚发展油橄榄种植项目,已是87岁高龄的蒋诚第一个带头将全家的土地流转出去,并自告奋勇给其他村民做劝导工作。

“老爷子这么些年对村里贡献不少,年纪虽老但威望极高,经他劝导的村民,全部都同意流转土地。”杨元蛟说,村里棘手的村民矛盾,只要蒋诚出马,基本都可以调解。

蒋诚有四个孩子,一家人生活虽不富裕,但都勤勤恳恳,家风淳朴。大儿子蒋仁君说,父亲虽然话不多,但对他们要求很严格。1974年,蒋仁君前往西藏参军。“送我去部队前,爸爸只交代了我三句话:当兵就要准备牺牲;在部队严格要求自己;不要给组织添麻烦。”

“我是国家的人,我还要为国家做事的!”这是老伴陈明秀劝蒋诚换下那条老旧的绿军裤时,蒋诚倔强地、嘟囔着说出的话语。几十年来,蒋诚只穿绿军装。杨元蛟说,老爷子一辈子对党忠诚,只讲奉献,不求回报,这种精神令人感动。

重庆合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陈远明说,蒋诚等老一辈革命军人身上共同的对党忠诚、对党和人民无所求的奉献精神弥足珍贵,激励着一代代后来者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上一篇:“人民楷模”王有德:每一抹绿色都浸透赤子情深
| 中国人大网| 全国政协网| 中国扶贫基金会| 公益日报| 中国残联| 国务院扶贫办| 新华网| 央视网| 中新网| 中国网| 中国经济网| 联合国环境署|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南都公益基金会| 世界狮子会| 央广网| 中华网| 光明网| 中青网| 环球网| 凤凰网| 中国军网| 中国爱心银行| 美国中文网| 中国文明网| 中国日报网| 国际在线| 中国政府网|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人民网|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发展改革委员会| 中国台湾网| 大公网| 俄罗斯之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电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共中央党校| 参考消息网  | 
版权与免责声明: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图片均为原版作者版权所有,网站只是用来做公益推广
版权所有:中国扶贫爱心在线邮箱:fupinaixin@163.com chinaloveonline@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09074337号
Ϣҵ
粤ICP备090743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