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焦点关注 | 政策法规 | 国际新闻 | 国内新闻 | 走进贫困 | 爱心人物 | 爱心资助 | 
最新公告:     中国扶贫爱心在线改版上线啦  [admin  2017-03-18]        
当前位置:爱心人物

扶贫老兵陈开枝:“我要去百色一百次”

admin 发表于:2012-09-05    
到今年4月,陈开枝已经去了80次广西百色了。而在2005年陈开枝从领导岗位退下来时,田东县步兵镇党委书记王秀斌跟县里的扶贫干部嘀咕“他老人家可能不会再来了”。但令他没想到的是,几年时间他又来了30次。
如果为了名利,世纪之交时陈开枝就不必那么频繁地行走于百色大山间。1998年他就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扶贫状元”;2002年时任国家副总理的温家宝亲自指示中宣部对陈开枝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报道,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一个共产党员的“百姓情节”》;2004年11月,陈开枝被国务院授予“全国东西扶贫协作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但15年来,他一如既往,先后80次带领广州干部走遍百色12个县,为群众排忧解难,为发展百色牵线搭桥,“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改革传统扶贫机制,积极开展扶贫协作,并取得了可喜成果。
“如果我不坚持,任何一次都可退出,那么我对不起(百色)人民、更对不起培育我的党和政府、也对不起我陪同小平同志的12天!”
“十二五”期间,广东新一轮对口帮扶又将展开……
南方日报记者 赵洪杰 实习生 刘振华 发自百色、广州
百色迎来“广东亲人”

艰苦的百色画面深深地留在了陈开枝脑海里,他仿佛感觉自己就是一个百色人,下决心要为老区做一番实事

4月25日,中国扶贫基金会副会长、广州市政协原主席陈开枝率同一批企业董事长来到百色开展扶贫考察活动。这是72岁的陈开枝第80次来到百色扶贫。和每次去百色一样,他们到了机场立即转去百色最偏远的地区,这次他们来到龙邦边关新村、旧州村,实地考察扶贫项目。
陈开枝每一次来百色都不会空手,在这次考察活动中,陈开枝牵线的相关企业纷纷贡献力量。15年来,他已经动员了数不清的企业家捐资百色,这样让他的后半生与慈善事业紧密结合在一起,改变源于1996年的一个越洋电话。
当年11月20日,时任广州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陈开枝正在日本招商引资。广州市政府领导打电话说,当时的省市领导即将前往广西商谈对口协作帮扶工作,这项工作是一个“硬骨头”,希望陈开枝能承担这个任务。
陈开枝立即答应了,并随后直接从日本赶到了百色。
1996年的百色是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之一,12个县中有10个列为国家级贫困县,2个为自治区级贫困县,百色357万人中有80万人没水喝,60万人是绝对贫困,3万多名儿童失学。
时任百色地委书记刘咸岳对陈开枝说,不用记那么多数字,只要记两句话就知道百色的贫困状况了:一是住房八面来风(茅草房四处进风漏雨),二是生活“四个不上”:不上学(没钱读书),不上桌(没东西吃)、不上床(没被子盖)、不上厕(没有厕所)。
“我们还发现好些地方没有电,没有路,更没有报纸,甚至闭塞得连时空概念都没有了。有一个小孩子父亲去世好多年了,他都说是昨天死的,因为他只有昨天、今天、明天的概念。”陈开枝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陈开枝说,有一次他们在山口停下来休息,遇到一个当地人,他们问距离村子还有多远时,当地人回答竟然是还有“两喊路”。大山里的人们没有空间概念,一喊路就是山这边大声喊一下,直到那边听不到为止的距离。就这么两喊路,陈开枝的汽车整整开了45分钟。
见到当地群众艰难的生活,陈开枝的眼睛湿润了。这些艰苦的画面深深地留在了陈开枝的脑海里,这一刻这个云浮出来的农家孩子仿佛感觉自己就是一个百色人,他下定决心要为百色做一番实事。
80次百色扶贫之路
扶贫不是一种恩赐,更不是一种救济,一定要找对路子,扶真贫、真扶贫,只是从名利出发是做不来扶贫工作的

说了就要兑现。
随后两年,陈开枝跑遍了百色,1998年,他离开广州市政府的工作岗位,任市政协主席,很多人都认为陈开枝不会再去百色了,没想到陈开枝正式开展新工作的第二个月就又去了百色。
在2005年,陈开枝退休了,也有人认为他不会再去百色了,结果当年春节陈开枝又是在百色度过的。对口帮扶百色的15年中,陈开枝有10个春节都是在百色度过的。
“北有红旗渠,南有弄福路”。广西凌云县下申乡的这条路也深深影响了陈开枝的扶贫之路。
弄福路是彩架村通往弄福、坪山、阁楼村的村级公路,全长36公里,其中新修26公里。1999年8月份开工的,次年元月结束。仅4个月就打通了这段被人们称作“鬼门关”的地方。弄福路的施工也得到了广州的援助,陈开枝在工地上安营扎寨了好几个晚上。
“以每公里3万元的造价承包到个人,科级干部每人负责500米以上,处级干部每人1000米以上,市县领导每人负责一条公路,每公里3万元可能在其他地方连给修公路工人买矿泉水都不够,这充分体现了老区人民自力更生的精神。”
记者在百色采访时专门走了一趟弄福路。蜿蜒盘旋的公路就像一条龙一样钻洞子、绕弯子,并时而游走在山涧,时而腾云驾雾在云端。可见当年修建弄福路时人们克服的巨大困难。
弄福村的村民陈伯明(音)告诉记者:“原来要走两三天路,现在只需要几十分钟就可以搞定。”而如今的弄福路已经成为凌云县的旅游景点,还被确定为“艰苦奋斗教育基地”。
“百色人为了脱贫艰苦奋斗,我们一定要找对路子,扶真贫、真扶贫。没个韧性,只是从名利出发是做不来扶贫工作的,只有去百色掉过眼泪才能做出成绩。扶贫不是一种恩赐更不是一种救济,要真心实意地帮助人民群众才能做好扶贫工作。”陈开枝说。
异地安置再造乡镇
广东省、广州市每年对口帮扶财政资金1000万元,百色市共建整村推进示范村51个,直接受益群众达4万多人

百色扶贫办主任乃尚权告诉记者,百色的贫困人口中,有10万-15万人口是生活在缺乏基本生活条件(无水、无土地)的地方。161个行政村中36个是石漠化山区,无法耕种,34个是半石山区。
1997年至2003年广东省、广州市对口帮扶百色异地安置工程大力推进,投入资金1.5亿元。百色市先后建立田东县江山、田林县潞城、六隆等8个移民安置场,搬迁了8500户43000名贫困农民,并划拨土地供异地安置农民耕种,使异地安置有了保障。
“广东的异地安置工程,可以说为我们重新再造了一个乡镇。”乃商权说。7月上旬,记者走访了田林县这个名叫六隆的扶贫异地安置区。该安置区是广州帮扶百色建设的6个异地安置点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安置了田林、那坡等7个县石山区贫困户。
田东移民村村民梁春天一家听到记者一提起陈开枝,就举起大拇指大声地说“广东亲人”。
1997年,他们从田东县作登瑶族乡三山弄村搬迁到六隆异地安置。没有安置前,他家里生活十分困难,每逢年关,他们一家老小不得不出去打工挣“过年钱”。搬来后,他家分得了60亩山地,他种了八渡笋、玉米等粮食。异地安置第二年,就获得了大丰收,同时家里还养了几头猪,过年再也不用发愁。
“他是四万移民新生活的典型代表。广东、广州市刚开始帮扶百色建六隆时,没有一条路通向外界。但如今的六隆种有20万亩八渡笋,为移民们创造巨大经济利益。”陈开枝说。
广州市协作办对口支援处副处长刘裕华回忆,当年搞异地安置时,一些瑶族同胞还老是想着要回去,心不是很稳。但是现在他们发现我们是真为他们着想。这些人都发财了,有的还在城里买了房子。
村民向启社老家位于从凌云县逻楼镇大洞村,村庄位于天坑下,住在石头房里,吃水、交通都是天大的难题。几年前,在广州市的帮扶下,他被异地安置到沙里乡浪伏综合茶场,每月收入2000多,两个孩子因此上了大学,改变了命运。
百色市2005年开始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其中广东省、广州市每年对口帮扶财政资金1000万元,到2010年广东省、广州市对口帮扶整村推进项目资金超过5000万元。百色市共建整村推进示范村51个,直接受益群众达4万多人。
一个孩子都不能失学
扶贫归根结底是要抓好教育扶贫,解决好孩子们念书的问题。教育是改变贫困的根本措施,一个孩子都不能失学!

“很多在百色扎根的干部向我诉苦,说他们的青春奉献给了这片红土地,但是孩子都没有书读!”陈开枝回忆,当时的百色地区仅有1所高中,上学成为了老大难问题。
陈开枝认为,扶贫归根结底是要抓好教育扶贫,解决好孩子们念书的问题。“我是一个地道的山沟里的穷娃子,正是有了党和政府的帮助我不仅上了大学还做了公务员,教育是改变贫困的根本措施,一个孩子都不能失学!。”
在陈开枝搭桥牵线下,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祈福国际房地产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彭磷基先生捐赠2000多万元巨资,援建了百色祈福高级中学。
祈福高中于2000年2月20日举行奠基破土动工,当年9月建成并首期招生。近年来祈福高中不仅高考各项指标年年排名前列,而且学校规模也得到了扩大,在校人数由建校初1000多人增加到了现在的4000多人。
值得注意的是,百色祈福高中有90%是壮族等少数民族,有40%是家庭贫困学生。12年来,百色祈福高中先后有4000多位贫困学生得到广州亲人的资助,没有一位学生因贫因而失学。目前祈福高中已发展成为自治区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成为广州帮扶百色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面旗帜。
自1997年以来,广州市及社会各界人士共捐资1.5亿元,兴建希望中小学和培训中心院校(基地)245所,总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这些学校惠及百色市12个县(区)80多个乡(镇),解决了8万多名少年儿童入学难的问题。
广州市及社会各界人士捐款捐物1399万元,资助6398名贫困学生入学读书;捐助助学奖学金800多万元,帮助30905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记者在采访陈开枝时,老人正好收到了一条由百色民族高中校长发来的报喜短信,短信显示该校有423人考上重点本科,考上清华、北大的就有4人。看到这样的情况老人一个劲地说:好样的!
“我计划今后每年去三四次百色,这样到我78岁就可以实现100次的目标,以我现在的身体条件看不成问题。”陈开枝办公室桌子后面有一幅字,上面写了四个大字:永不言倦。
人物简介:陈开枝,男,1940年5月生,广东云浮人,汉族,196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8月参加工作。曾任政协广州市第九届委员会主席。陈开枝曾全程接待邓小平同志“南巡”工作。自1996年起,他先后80次前往百色扶贫。
记者手记
百色老区群众
叫我们“广东亲人”

2002年春节时,再带队出发前往百色时,陈开枝家里面出了大事两个小偷在他家行窃的时候,被陈开枝的大哥大嫂撞到,小偷对两位老人痛下毒手。陈开枝打开家门,愕然发现倒在血泊中的亲人。
他的心情很低落,但简单处理了后事,他还是按照原计划去了百色。他说:“人死不能复生,我想我大哥和大嫂如果知道我要去百色也一定会同意的。”
     南方日报记者在百色山区行走时发现,很多群众叫不出当地干部名字,但几乎无人不识陈开枝。在一个晨霭轻绕的早上,田东县祥周镇步兵村75岁的老人黄正国跟记者不断重复着:“我跟他握过两次手呢,就站在这里,他为我们安置工程剪彩。”
在房屋大规模改造之前,校园是百色大山里“最豪华”的建筑。广州协作办对口支援处副处长刘裕华说,只要吉普车在山里穿行,山里的孩子就知道是广州的扶贫干部来了,不管正在打闹还是路边撒尿,都下意识地很快停下来,向吉普车敬礼。
在凌云、在乐业、在德保、在田东、在田阳,每到一处,老区人了解到我们从广东来,都会热情地说“广东亲人”,很多人对陈开枝的话也都耳熟能详:只要生命不息,扶贫就不止!


上一篇:古伟增:扶贫是人生的一项事业
| 人民网|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中国扶贫基金会| 公益日报| 中国残联| 国务院扶贫办  | 
版权与免责声明: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图片均为原版作者版权所有,网站只是用来做公益推广
版权所有:中国扶贫爱心在线邮箱:fupinaixin@163.com chinaloveonline@163.com 联系电话:13802772185
备案号:粤ICP备09074337号
Ϣҵ
粤ICP备090743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