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焦点关注 | 政策法规 | 国际新闻 | 国内新闻 | 走进贫困 | 爱心人物 | 爱心资助 | 
最新公告:     中国扶贫爱心在线改版上线啦  [admin  2017-03-18]        
当前位置:焦点关注

如何让慈善捐款落到实处

admin 发表于:2009-10-06    

慈善捐款三条路  条条通向政府

政府直接受捐占了大头,达58%,约379亿

 

根据清华大学的调研,截至去年11月,全国为四川地震捐赠的资金为652.5亿元。来大致包括三个筹集渠道:政府直接受捐,地方性慈善机构,以及全国性慈善机构。尽管没有更确切的数字,但据估算,全国的抗震救灾捐赠,最后流向政府、由政府来支配的,极可能在80%以上。详细

 

其中,政府直接受捐占了大头,达58%,约379亿元。这其中包含了全国数千万党员捐赠的特殊党费、各地省级人民政府直接接受的捐赠、以及民政部设立的抗震救灾专户。这笔钱,毫无悬念地,由政府部门来使用。


 

地方慈善机构:大部分转向地方财政专户

 

如果说这是“蛋糕”最大的一块,那么第二大块,则是流向地方性的红十字会、中华慈善会以及地方公募基金会的捐款。这一部分占了约31%,约199亿元。尽管根据国务院下达的文件,这笔钱原本可以由这些地方性公益组织自行安排使用,但是清华大学在对全国7个省(市)进行的抽样调查中发现,这些捐款中的大多数,最后仍然交给政府部门去使用了。在这些省份,这些地方性公益组织募集到的捐款,除去不多的必须按照捐赠者意愿进行使用的定向资金外,非定向资金大多转入当地政府的财政专户。


 

全国慈善机构:“自行安排”最终还是流向了政府

 

现在,这块全国救灾捐赠资金的大“蛋糕”只剩最小的一块,流向了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华慈善总会和16家全国性公募基金会。流到它们盘子里的,只占整个救灾捐赠资金的约11%。在邓国胜团队绘制的表格里,只有这一块资金后面,注明的是“自行安排使用”。

 

但这是怎样的“自行安排使用”呢?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华慈善总会这两家以往具有救灾募款垄断地位的“官办民间组织”,总共募集了约63亿元捐款。通常的方式是,两家机构将募集到的资金层层下拨到地方红十字会和地方慈善会。基层红十字会和慈善会往往执行能力弱,在有些地方,甚至只是县卫生局或民政局下属的一个科室。无论是为灾民建房、盖学校,还是盖医院,通常,资金最终还是流向了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成为项目的实际执行者。

 

善款流向政府  无奈的选择

官方民间都在为钱发愁

 

政府主导的慈善事业,最后使得地震捐赠款的分配使用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落差:官方和民间都在为钱发愁,但前者愁的是“钱怎么花”,而后者愁的是“钱不够花”。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司的一位官员在灾后忧虑说,现在几百亿元的捐款是悬在中国政府头上的“堰塞湖”。甚至有的机构,平均一个工作人员“摊到”好几个亿的捐款,该怎么花?

 

 

而一个名叫刘猛的草根NGO负责人忧虑自己快没钱了。他用自己的数十万元积蓄维持一个团队的开支,一度陷入困境,几乎吃了上顿没下顿,以至于他的妻子不得不从国外赶回来给他送钱。这个名叫“全国心理援助联盟”的组织,在都江堰市的板房区内为灾民做心理援助,最多时有200多个志愿者,最后只剩下少数人苦苦支撑。

 


 

民政部:钱交给政府,政府压力也很大

 

对于慈善事业的运作模式,“希望工程”创始人徐永光会说,国际上通行的是政府购买NGO(非政府组织)的服务,比如美国政府购买NGO服务的款额是民间捐赠总额的1.5倍,但中国却正好相反,变成了NGO“购买”政府的服务。“中国公募基金会向社会募捐后,都是和政府合作做项目,在项目落实的时候,干活的都是公务员。”

 

8月12日,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对媒体表示,公众把资金捐给慈善组织,但最后还是由政府来执行项目,这是个很现实的体制问题。王振耀坦言,目前没有统计有多少捐赠资金是由政府支配的。他认为,为什么捐款最后还由政府来支配?现实是“一些NGO(非政府组织)公信度不高,回馈不明确,导致公众不愿意将钱交给NGO使用”。但是,交给政府,政府压力也很大,因为“体制上有尴尬”。“这些捐款都要纳入国库,使用国库就需要预算。(由于一些地区没有捐赠使用预算),就要重新补预算,调(捐款)出来会很难”。这套体制使得使用资金的时间相对比较长。


 

发展民间组织,多年呼吁总无效

 

在国外,慈善事业主要是由无所不在的NGO来操办的。但在中国现阶段,主要的慈善机构如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等,都很难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完全独立的民间机构。据不完全统计,奔赴四川一线参与救灾的民间组织有300多家,介入的志愿者更达到300万人左右。许多人认为,中国的志愿者及民间组织以前所未有的态势登场,是这个国家“民间力量的第一次集体亮相”。而就是这样的“第一次”,面对着民间组织不断萎缩,资源及资金全面向政府转移的事实,似乎无人高兴地起来。

 

另一方面,中国民办公益组织的注册登记,又是难乎其难。目前为数不多的草根公益组织,相当多的是工商注册登记,像廖晓义女士的地球村,其每年仍要像营利性企业一样交税。而获得社团登记的,像梁启超后人梁从诫先生的自然之友,也是挂靠在了另一家官办协会下,才得以留存。而在弹丸之地香港,豁免缴税的慈善团体就达到了981家,而美国,更是多达100多万家慈善机构。如此境遇,迫使中国慈善事业的脚步迈得异常沉重。

它山之石 台湾是如何运作慈善捐款的

台湾地震捐款:民间机构是主导

 

四川地震发生后,台湾民众踊跃捐款。岛内善款主要通过三个管道来交付:台湾红十字会、慈济和陆委会。其中,红十字会是具半官方背景的民间机构,慈济则是纯粹的民间组织,而陆委会成为官方的善款入口。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去年底为止,台湾各界人士透过海陆两会、红十字会、宗教团体、企业集团等管道,赈济四川大地震的善款累计约达57亿元新台币。

 

 

当时,还有6天就要下台的民进党扁政府当即做出承诺,表示要募集20亿元新台币的援助。募集善款的任务落在陆委会身上,该会开设了“中国大陆四川震灾捐款专户”,最后一共募集12亿多新台币。而来自非官方机构筹集的善款占了绝大多数。其中,台湾红十字会募到约16亿新台币元,慈济面向全球一共募集到5亿人民币(约等于25亿元新台币)的善款。

 

 

 

“苛刻”的民众监督善款落到实处

 

如同当年质疑“9•21”大地震时的善款管理一样,台湾民众在此次捐款的同时,不断“敲打”台湾政府和各大慈善团体,要将善款落实到四川灾区。1999年9月21日,台湾发生里氏7.6级的世纪大地震。台湾社会各界于灾后纷纷慷慨解囊,捐款纾难,但也普遍质疑政府对于善款使用的公正性。该次地震最终成为台湾政府与民间慈善组织的一次大洗礼,尤其是善款管理经历了一个从混乱到有序的曲折过程。直到政府成立“财团法人9•21震灾重建基金会”,以基金会形式运作官方所募资金,争议才告一段落。

 

这一次,高达57亿新台币的善款捐往对岸后,最终流向灾区的哪个地方?是否被合理运用?这些都成为台湾媒体和民众最关心的问题。正是在他们的关注和敦促下,“台湾经验”经由以上三个渠道——分别代表官方、半官方和民间的力量,透过每一分钱、每一个人,一点点流进大陆。而三种不同形态的“慈善”,恰好互为映衬,成为在慈善事业方面后发达地区的参照。

陆委会:谨慎也被骂

 

2008年7月,台湾“陆委会”副主委刘德勋对大陆媒体说,大陆方面只是给出两个窗口——红十字总会和中华慈善总会,“我们能做的只有转账而已”。希望大陆能提供具体项目,再把善款汇出。但陆委会的谨慎引来非议。当年9月4日,岛内媒体批评台湾政府政治作祟,迟迟不将善款送达对岸,在台湾引起很大反响,令马政府感受到来自民间的压力越来越大。

 

及“校园重建”项目。但争议却没有结束,台湾民众更不满意官方最后选择了将捐款“一赠了之”的处理方式。“把钱一次性由海协会转交给灾区,台湾监管得到吗?怎么知道善款是不是被合理运用?”陆委会夹在中间,“里外不是人”。面对舆论质疑,刘德勋认为,大陆方面已经形成一定的监管体系,他们充分尊重对方。据了解,海协会向大陆建设部建议,对海基会转赠的款项要特别认真对待,确保来自台湾的钱能用到实处。

慈善机构能够独立运作

 

作为有半官方背景的机构,台湾红十字会的做法既不同于官方的陆委会、海基会,也不同于纯民间的慈济。它同样要把善款先交由大陆红十字会转拨至地方,再进入建设规划,但两岸红十字组织特别签订了援建项目合约、协议书。大陆红十字会根据合约,要将援建工程的进度、财务状况,定期向台湾红十字会通报。而15.5亿元新台币的善款也不是一次性转交大陆红十字会,而是分成四期,严格按援建进度转赠。

 

慈济作为台湾乃至世界知名的NGO,其资源调度和动员能力一向令人惊叹。此次赈济汶川特大地震,除在全球募集到5亿多人民币、超过其他各方捐款数额外,慈济启动了“安心、安身、安生”的赈灾计划,善款也均匀运用在这三个阶段。而在赈灾及灾区重建的过程中,慈济几乎全程不假手他人,尽可能在自己主导下完成。

 

面对灾后重建,即援建学校、为灾民重建屋舍。在这些援建项目上,慈济一向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理念,不似红十字会向外聘请机构的外包模式。一年来,慈济的专业工程师营建志工团队坚守工地,进行工程质量监督。在慈济的网站上,几乎每一笔善款的运用都会公示,甚至细致到发放了多少条毛毯、多少个环保碗筷、多少人受益,整个善款流向接受所有捐赠人的监督。最难得的是,台湾红十字会等NGO没有收取任何的“捐款管理费”,行政费用也尽量控制到最低,令“9•21”的良好传统得到延续。

 

面对大灾大难,我们这个国家已经不缺善心人的热情,但对于慈善事业,我们还非常缺乏正确及有效的展现方式。既然在政府财政救助之外,慈善事业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大,那么我们就必须回归慈善的本源,让真正的民间机构来主导。如果政策上的紧箍咒始终不放松,民间力量将很难撑起慈善这门公益事业。



下一篇:多省市下调工资指导线 或进一步拉大收入差距
| 人民网|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中国扶贫基金会| 公益日报| 中国残联| 国务院扶贫办  | 
版权与免责声明: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图片均为原版作者版权所有,网站只是用来做公益推广
版权所有:中国扶贫爱心在线邮箱:fupinaixin@163.com chinaloveonline@163.com 联系电话:13802772185
备案号:粤ICP备09074337号
Ϣҵ
粤ICP备090743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