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焦点关注 | 政策法规 | 国际新闻 | 国内新闻 | 走进贫困 | 爱心人物 | 爱心资助 | 
最新公告:     中国扶贫爱心在线改版上线啦  [admin  2017-03-18]        
当前位置:焦点关注

让善念成为本能(民生观)

admin 发表于:2017-02-08    

如何让善念形成本能反应,如何挖掉恶行背后的养成土壤,值得深思

近日,重庆,一名老人倒地受伤。女医生谭永超正好从旁边经过,马上跪地按压急救,直至救护车到来,老人最终化险为夷。报道说,女医生的丈夫在那一瞬心里转过很多念头,老人身份不明、伤情不明、受伤原因也不确定啊!况且胸外心脏按压急救动作幅度频率都比较大,妻子怀孕6个月了,不适宜剧烈运动……谭医生却没有丝毫犹豫,说这是做医生的习惯,见到病人就要冲上去。

现场抢救的照片被人拍下上网,网友们点赞如潮。都夸:好医生啊!

医风医德,确实该夸。但细读报道,我更为谭医生毫不犹豫冲上去这个细节和她的“这是做医生的习惯”这个说法打动。在那一个瞬间,患得患失的顾虑、有孕在身的情况,不在这位医生的脑袋里。她的第一反应,或者说,潜意识驱动下的反应,是冲上去救死扶伤。这个反应没有经过一番加减乘除、衡量利弊,像神经反射一样自然。其实,很大一部分道德选择就是这样做出的,怎么做到的?离不开平常的养成。武术名家见来拳自然就会招架,乒乓球运动员凭着球感就能接住快如一道白光的小球,士兵面临枪林弹雨时候为什么不像常人一样一哄而散?因为日常的纪律训练塑造了听命令的习惯。金庸小说里有一位大侠叫洪七公,中毒后功夫全失,必须伪装才能保证自己安全;可他见人遇险,哪怕是个坏人,哪怕暴露自己,还是伸手去救。因为做好人的训练已经深入骨髓,成了第一反应。

然而,不是所有的第一反应,都这么美好。好习惯会这样养出来,劣品质也同样会养成。金庸笔下的游坦之、林平之,都是因为小时候身遭大难,成长环境或粗鄙或险恶,遂养成了善恶不分、下手阴毒的反社会人格。前几天,传出另一则新闻,某地患者家属在朋友圈扬言,如果医生没把手术做好,明年的今天就是他的忌日。后来他解释为玩笑,我愿意相信这不是深思熟虑的举止,但是,下意识的行为,恰恰折射这人潜移默化中对医患关系的扭曲理解。对于认识上的糊涂,可以跟他讲暴力伤医犯法、医学的有限性等等,予以纠正;可对于潜意识中的暴戾之气,光这些就嫌不够。这依赖对暴力零容忍、凡伤医必严惩的社会氛围的形成。

如何让善念形成本能反应,如何挖掉恶行背后的养成土壤,值得深思。


《 人民日报 》( 20170111 15 版)



上一篇:挪威首相点赞马云的全球责任 不做首富做“首负”
下一篇:岁末盘点:2016年哪些慈善热点大事最受关注?
| 人民网|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中国扶贫基金会| 公益日报| 中国残联| 国务院扶贫办  | 
版权与免责声明: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图片均为原版作者版权所有,网站只是用来做公益推广
版权所有:中国扶贫爱心在线邮箱:fupinaixin@163.com chinaloveonline@163.com 联系电话:13802772185
备案号:粤ICP备09074337号
Ϣҵ
粤ICP备090743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