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热点关注 | 人物访谈 | 环球公益 | 养老资讯 | 诚信联盟 | 聚焦三农 | 
最新公告:     中国爱心银行改版上线啦  [admin  2017-03-18]        
当前位置:人物访谈

老沈乡村“淘金”记

admin 发表于:2025-04-19    
        

在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今年52岁的沈良华,是小有名气的能人。老沈一直在家乡跟农业打交道,他说十几二十岁的时候,身边人几乎都觉得农业没前景,但多年的坚守和转型求变,让他闯出了一片天。

4月10日,见到老沈时,他正在自己的“秘境南湖·花谷”项目上忙活。这是一个农文旅融合项目,一期已经投资了800多万,虽然投资不小,但3月份的一鸣惊人,让他对未来发展信心倍增。

景区内的露营基地。人民网记者 韩震震摄

景区内的露营基地。人民网记者 韩震震摄

“3月22日,我们举办了第一届梅花节,人气很旺,10天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现在五一又要到了,县里准备在这里举办电音节和美食文化节,估计游客会更多。”老沈说。

老沈不是做农业的吗?怎么又做起了旅游?这还要从他的转型说起。

从学校毕业后,老沈一直在利辛县经营农药化肥,2010年,看到有人流转土地发展规模种植,他感觉这是未来趋势,于是来到利辛县王市镇,创办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流转土地种植粮食。

“我也是赶上了好时代。对于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国家支持力度越来越大,种子质量、种植技术、农用机械都在进步,合作社越做越好,最高峰我们流转土地面积有1万多亩。”老沈说。

秘境南湖·花谷内的油菜花。人民网记者 韩震震摄

“秘境南湖·花谷”内的油菜花。人民网记者 韩震震摄

成了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但老沈的转型并未止步。

他流转的土地旁边,有一块590多亩的低洼地,由于靠近河道,中间还夹着100多亩水面,不适合粮食种植。2015年,发现城市建设、道路建设都有绿化需求,他就流转了这片地种植苗木。

也就是这次转型,为他后来发展旅游打下了基础。

“之前种了很多红叶李,后来嫁接了梅花,早几年,每到梅花开的时候,有不少年轻人跑来拍照,我就琢磨着能不能发展旅游。”想到就做,2022年3月16日,老沈注册了安徽楠湖花谷生态农业旅游有限公司,并着手做前期准备。

掩映在葱郁树林中的茶社。人民网记者 韩震震摄

掩映在葱郁树林中的茶社。人民网记者 韩震震摄

利辛是农业大县,县领导经常下乡调研,老沈回忆,2024年8月,在一次调研中,他跟县领导提到了发展农文旅的想法,经过现场走访,当地决定给予大力支持。

“‘秘境南湖·花谷’到县城不到4公里,交通方便,绿水环绕,而且花草树木品种丰富,有基础、有潜力。”王市镇党委委员陆翔宇介绍说。

两个月后,在利辛县、王市镇的支持下,延伸到景区的两条道路正式开通,此后,景区建设迈入“快车道”,并在今年3月梅花盛开时,第一次正式向游客开放。

梅花节20多万人次前来,让“秘境南湖·花谷”打出了名气,同时也给周边村民带来更多就业创业机会,有的在景区工作,有的销售农产品,有的摆摊卖小商品。

“政府修建道路,村里提供服务,景区盈利后,还会有一部分收益成为村集体经济收入。”老沈说,经过一期建设,目前景区从3月到9月,每月都有鲜花盛开,从5月到10月,每月都有水果采摘,“希望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能带动更多乡亲参与其中,增收致富。”




上一篇:推动人工智能更好服务人民健康
| 人民网| 中国政府网| 国家发改委|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扶贫基金会| 中国残联| 国务院扶贫办|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 中国扶贫网| 世界卫生组织|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互联网安全志愿者联盟| 中国青年志愿者|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 中华志愿者协会| 中国文艺志愿者| 中国文明网| 中国关工委| 中国政协网| 凤凰网| 农村网| 中国好人网| 央视网三农| 海外网三农| 央广乡村之声| 农民日报新闻网| 中国扶贫爱心在线| 中国网| 信用中国| 中国企业诚信网| 天津市企业联合会| 河南省企业联合会| 珠海市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 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官网|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 同济大学| 江南大学| 东北大学| 东南大学| 天津大学| 山东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 湖南大学| 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 养老信息| 国家养老网  | 
版权与免责声明: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图片均为原版作者版权所有,网站只是用来做公益推广
版权所有:中国爱心银行 邮箱:lovebankchina@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7014086号
Ϣҵ
粤ICP备170140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