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热点关注 | 人物访谈 | 环球公益 | 养老资讯 | 诚信联盟 | 聚焦三农 | 
最新公告:     中国爱心银行改版上线啦  [admin  2017-03-18]         2025年5月22日 星期四
当前位置:热点关注

东巴古籍智能翻译系统面世 古老文字获得现代解读

admin 发表于:2024-08-13    

记者11日获悉,华东师范大学的社会实践团队联合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依托语言文字基础理论与多种人工智能技术,成功研发并发布了东巴古籍智能翻译系统。

据悉,东巴文是纳西族的独特文字,拥有1400多个单字,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被誉为文字“活化石”。东巴古籍智能翻译系统以东巴文字理论研究为支撑,基于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提供的大量图像和语音数据,综合采用图像处理、深度学习、大模型等多种人工智能技术,初步实现了东巴典籍的智能识别与诵读功能。

2003年,东巴古籍文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但是东巴文传承面临困境,数字化之路尤为艰难,字符的多样性和非标准化等特点使得这一过程复杂且充满挑战。华东师范大学方面当日告诉记者,东巴古籍智能翻译系统的成功研发,是智能教育技术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的有力支持。该系统为东巴文字的识别、翻译与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持,加速这一古老文字的深层含义得以在现代语境下重新解读和传播。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院长周爱民表示:“2021年11月,我有幸第一次访问丽江,亲身体验灿烂的纳西族文化以及面临失传的东巴文字魅力,心中感慨万千,深刻体会到保护并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是我们的责任。”

在此后的三年里,华东师范大学与丽江师范学院深度合作,协同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研发出东巴古籍智能翻译系统,编写了面向青少年和对东巴象形文字感兴趣的读者的《东巴文象形文字读本》,并开发了一系列东巴文传承教育课程。

《东巴文象形文字读本》系列书籍和东巴文传承教育系列课程则助力东巴文在丽江当地中小学和丽江师范学院中进行传播和教学,为东巴文化的传承与普及搭建了桥梁。这些教材和课程不仅为公众提供了学习东巴文的便捷途径,也为东巴文化的长期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悉,华东师范大学的社会实践团队围绕前期开发的《东巴文象形文字读本》和《东巴文传承教育课程》,在云南丽江小学开展实地授课,调研了新形态教材在课堂中的应用情况。(记者 陈静)




下一篇:万千烟火味 “食”抚百姓心
| 人民网| 中国政府网| 国家发改委|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扶贫基金会| 中国残联| 国务院扶贫办|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 中国扶贫网| 世界卫生组织|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互联网安全志愿者联盟| 中国青年志愿者|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 中华志愿者协会| 中国文艺志愿者| 中国文明网| 中国关工委| 中国政协网| 凤凰网| 农村网| 中国好人网| 央视网三农| 海外网三农| 央广乡村之声| 农民日报新闻网| 中国扶贫爱心在线| 中国网| 信用中国| 中国企业诚信网| 天津市企业联合会| 河南省企业联合会| 珠海市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 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官网|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 同济大学| 江南大学| 东北大学| 东南大学| 天津大学| 山东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 湖南大学| 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 养老信息| 国家养老网  | 
版权与免责声明: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图片均为原版作者版权所有,网站只是用来做公益推广
版权所有:中国爱心银行 邮箱:lovebankchina@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7014086号
��Ϣ��ҵ������
粤ICP备170140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