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热点关注 | 人物访谈 | 环球公益 | 养老资讯 | 诚信联盟 | 聚焦三农 | 
最新公告:     中国爱心银行改版上线啦  [admin  2017-03-18]        
当前位置:热点关注

小瑶寨折射大变迁 洋学者“取经”河边村

admin 发表于:2024-07-03    

日前,来自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罗马尼亚等13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30名农业专家和政府官员来到云南省昆明市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多个村庄,实地了解中国式乡村发展之路。

此次参访研修班班主任、中国农业大学兴农青年学者吴一凡介绍说,他们将会在昆明万溪冲村、麦地冲村和西双版纳的河边村、纳卡村实地感受中国乡村的不同发展模式。

6月27日下午,洋学者们来到了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的河边村,一下车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村道、古色古香的民居和热情好客的村民。很难想象这里曾深陷贫困。

2015年,河边村人均年收入仅4000元,大多数村民还住在人畜混居的破旧木板房中。现如今,“瑶族妈妈的客房”成为了这里的标志性建筑,游客不但可以欣赏原生态热带雨林风光,还可以住进保留民族特色、现代化设施齐全的瑶族民宿中。

“我们来到河边村就是想学习乡村建设的经验和做法。”来自保加利亚普罗夫迪夫农业大学的研究助理伊夫兰说。

“河边村成功的关键在于把贫困治理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起来,把乡村现代化寓于城市现代化进程中,走的是一条城乡融合式现代化发展之路。”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李小云说。2015年,他带领团队来到河边村开展脱贫攻坚与乡村建设实践研究,为当地建设发展出谋划策。

“河边村要可持续发展就要有内生动力,需要新业态的支持。”李小云团队带领村民因地制宜打造“瑶族妈妈的客房”瑶族特色民宿品牌、培训村内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村内事务村民管”的自主意识。2023年河边村户均年收入接近6万元,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这里既保留了乡村特色,又用上了和城市一样的现代化设施,缩小了城乡发展差距,改善了村民生活,这是一件了不起的成就。”来自乌干达农业部门农业灌溉领域的工程师哈达尔告诉记者,“我希望把河边村的经验带回我的国家,帮助更多乡村走上现代化发展之路。”

据村支部书记邓林国回忆,以前的河边村是土路,一下雨就成了泥路,后来政府专门投入资金用于村子内外的道路硬化,“晴通雨阻”成了“过去时”。

“河边村的发展模式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穆罕默德·卡姆兰说,“放眼望去全是绿色的森林,中国走的是环境保护和现代发展并举的道路。”

穆罕默德·卡姆兰把一路上的乡村生态美景、民俗文化表演照片和视频传到了网上,立刻获得了外国网友的点赞和关注。一位从事物理学研究的巴基斯坦教授评论说,希望可以把中国乡村发展的经验指南带回国推广。

小瑶寨折射大变迁。河边村的蜕变是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成功实践的缩影。哈达尔说,很多发展中国家的乡村发展水平低,这几天的参观让他打开了眼界,中国乡村的发展经验可以为很多国家提供参考借鉴。

吴一凡介绍说,目前已有来自德国、新加坡、韩国、老挝、柬埔寨、罗马尼亚等国家的200多名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来到河边村参观,相信未来的河边瑶寨将会继续成为世界了解中国乡村发展的窗口。

新华社昆明电



下一篇:干一行专一行精一行,老兵故事激励官兵拼搏奋斗
| 人民网| 中国政府网| 国家发改委|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扶贫基金会| 中国残联| 国务院扶贫办|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 中国扶贫网| 世界卫生组织|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互联网安全志愿者联盟| 中国青年志愿者|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 中华志愿者协会| 中国文艺志愿者| 中国文明网| 中国关工委| 中国政协网| 凤凰网| 农村网| 中国好人网| 央视网三农| 海外网三农| 央广乡村之声| 农民日报新闻网| 中国扶贫爱心在线| 中国网| 信用中国| 中国企业诚信网| 天津市企业联合会| 河南省企业联合会| 珠海市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 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官网|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 同济大学| 江南大学| 东北大学| 东南大学| 天津大学| 山东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 湖南大学| 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 养老信息| 国家养老网  | 
版权与免责声明: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图片均为原版作者版权所有,网站只是用来做公益推广
版权所有:中国爱心银行 邮箱:lovebankchina@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7014086号
Ϣҵ
粤ICP备170140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