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热点关注 | 人物访谈 | 环球公益 | 养老资讯 | 诚信联盟 | 聚焦三农 | 
最新公告:     中国爱心银行改版上线啦  [admin  2017-03-18]        
当前位置:热点关注

新农人带动乡村产业振兴

admin 发表于:2024-05-21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和什力克乡地处孔雀河中游,耕地面积10.47万亩,以种植香梨、棉花为主。近些年,当地农户采用的“梨园+棉田”农业发展模式,进入增产增收瓶颈期。

如何破解发展难题?和什力克乡党委书记薛惠敏认为,只有围绕乡村主导产业吸引关键人才,培育好本地人才队伍,才能持续带动乡村产业振兴。

当地2022年引进了新疆绿洲驼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企业流转5000亩土地建立绿洲农场,同时成立农业专业种植合作社,由棉花种植专业人才带领周边种植户共同打造万亩智慧农田。

该公司副总经理、总农艺师熊大振介绍,当前,棉花种植面临着从机械化向数字化、智慧化的高质量发展转型,加快新技术的集成应用,是提升棉花种植效益的有效途径。

记者在绿洲农场里看到,多光谱图像分析系统、虫情监测站、作物长势监测等田间智能化监测系统平稳运行,采集到的数据不断被传输至中控大屏,为棉花田间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数据显示,相较于传统种植,采用智慧棉田的绿洲农场去年产量提高40%,成本投入降低23%。

目前,和什力克乡种植棉花65000亩,去年棉花平均亩产410公斤,较上年提高了60公斤,去年全乡人均收入27351元。

和什力克乡还是库尔勒香梨的重要产地,种植面积达3万亩。过去,香梨亩产一直停留在600公斤左右,为此乡里引进了香梨专业技术人才,在保留老树主干的基础上,通过修剪出挂果新枝的方法,提升香梨产量。今年,新修剪过的香梨树亩产有望达1500公斤。

如今,和什力克乡因地制宜,结合特色产业引进香梨、棉花种植、菌类种植、乡村旅游等领域人才,带领重点产业振兴。同时,该乡坚持发掘本土人才,依托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吸引13名返乡大中专学生到村实践锻炼,采取专人培养、精准培训、发挥特长等方式,培养村“两委”后备干部28人,形成了干部队伍的“梯次结构”,逐步破解人才短缺瓶颈,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记者 马呈忠)




| 人民网| 中国政府网| 国家发改委|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扶贫基金会| 中国残联| 国务院扶贫办|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 中国扶贫网| 世界卫生组织|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互联网安全志愿者联盟| 中国青年志愿者|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 中华志愿者协会| 中国文艺志愿者| 中国文明网| 中国关工委| 中国政协网| 凤凰网| 农村网| 中国好人网| 央视网三农| 海外网三农| 央广乡村之声| 农民日报新闻网| 中国扶贫爱心在线| 中国网| 信用中国| 中国企业诚信网| 天津市企业联合会| 河南省企业联合会| 珠海市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 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官网|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 同济大学| 江南大学| 东北大学| 东南大学| 天津大学| 山东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 湖南大学| 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 养老信息| 国家养老网  | 
版权与免责声明: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图片均为原版作者版权所有,网站只是用来做公益推广
版权所有:中国爱心银行 邮箱:lovebankchina@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7014086号
Ϣҵ
粤ICP备170140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