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热点关注 | 人物访谈 | 环球公益 | 养老资讯 | 诚信联盟 | 聚焦三农 | 
最新公告:     中国爱心银行改版上线啦  [admin  2017-03-18]        
当前位置:聚焦三农

追光的你 | 黑土地上“飞”出新农人

admim 发表于:2024-05-05    

梨树县位于松辽平原地区的“黄金玉米带”,是全国产粮大县。韩春明正驾驶农机在田里作业。

“等过段时间出苗了,我的无人机就派上用场了。”

今年35岁的韩春明,一直在合作社开农机,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老农民”“老司机”。如今,他又学会了新技能。

2023年,韩春明开始学习无人机驾驶技术,并考取了资格证,成为了一名植保无人机飞手。

“之前看到别人捧起遥控器、点点屏幕、拨拨摇杆,旁边的无人机腾空而起,感觉太神奇了。”

在韩春明工作的凤凰山农机合作社,有24套多功能监测站、2架无人机、15套自动农机驾驶设备,实现了机械播种、无人机喷洒农药,用手机登录APP就能看见粮食种植情况和生长情况。

“用上无人机,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疼了,一小时打15亩地的药,不费劲儿。”

新技术、新农具,让韩春明亲身感受到了现代农业的甜头。

韩春明正在检修维护植保无人机。程禹然摄

韩春明正在检修维护植保无人机。程禹然摄

“以前打防虫药,主要是靠农民背着喷雾器打药,一天下来,我们累得直不起腰,也打不了多少亩地,现在很快就能把病虫害防治了。”韩春明告诉记者,以前靠人工,一个人平均每小时能打一亩地的药。用上植保无人机之后,不管是喷洒农药还是施肥,不仅节省了人工费用,而且效率高了,“关键是比人工更精准。”

2019年,无人机驾驶员被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成为了一项新职业。在这片黑土地上,正在“飞”出更多新农人。

从“老农民”到“新农人”难么?

还真挺难!但是,没难住。

韩春明坦言:“我平时也不看书学习,突然间要学习各种理论知识和无人机的规章制度,只能下‘笨功夫’:一有空就学,一有空就练,一点点摸索、研究。”

韩春明向记者展示植保无人机作业。程禹然摄

韩春明向记者展示植保无人机作业。程禹然摄

掌握了新技术,韩春明的收入也多了起来。

之前在合作社驾驶农机,一般是种地和收地的季节比较忙。现在,地里庄稼长出来后需要植保无人机施肥、喷洒农药,韩春明原来相对空闲的这两个月也忙碌了起来。

“有时候还能收到老板发的奖励金呢。”

成为一个“慧”种地的“新农人”,是韩春明的下一个目标。“现在我还是个新手,需要向‘老司机’多学习请教,掌握更多技术本领。”韩春明说。

眼下,东北肥沃的黑土地陆续进入春耕阶段。从自动化的农机播种,到无人机喷洒生物农药,新科技、新农具、新农人,正在让这片黑土地告别 “面朝黑土”“看天吃饭”。




上一篇: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强大青春动能
下一篇:巴西南部因暴雨死亡人数上升至29人
| 人民网| 中国政府网| 国家发改委|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扶贫基金会| 中国残联| 国务院扶贫办|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 中国扶贫网| 世界卫生组织|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互联网安全志愿者联盟| 中国青年志愿者|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 中华志愿者协会| 中国文艺志愿者| 中国文明网| 中国关工委| 中国政协网| 凤凰网| 农村网| 中国好人网| 央视网三农| 海外网三农| 央广乡村之声| 农民日报新闻网| 中国扶贫爱心在线| 中国网| 信用中国| 中国企业诚信网| 天津市企业联合会| 河南省企业联合会| 珠海市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 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官网|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 同济大学| 江南大学| 东北大学| 东南大学| 天津大学| 山东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 湖南大学| 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 养老信息| 国家养老网  | 
版权与免责声明: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图片均为原版作者版权所有,网站只是用来做公益推广
版权所有:中国爱心银行 邮箱:lovebankchina@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7014086号
Ϣҵ
粤ICP备170140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