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热点关注 | 人物访谈 | 环球公益 | 养老资讯 | 诚信联盟 | 聚焦三农 | 
最新公告:     中国爱心银行改版上线啦  [admin  2017-03-18]        
当前位置:热点关注

江西:让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admin 发表于:2023-10-31    

近日,首批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公布,我省萍乡市湘东区、九江市武宁县上榜。根据要求,这些试点地区将充分发挥县域统筹规划、资源配置作用,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改革创新,按照试点工作方案和重点任务,积极探索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

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一则可以丰富乡村产业形态,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助力产业振兴;二则有利于“塑形”,推动文化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打造村庄亮点和品位,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三则有利于“铸魂”,促进乡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增进农民对乡村的认同感、责任感和归属感,让农民实实在在既“富口袋”又“富脑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深挖乡村文化资源,强化文化赋能,取得积极成效。贵州“村BA”强势出圈、安吉乡村开出“咖啡4s店”、临沂郯城村民把秸秆变成工艺品实现点“草”成金、江西婺源加快农文旅融合让“梦里老家”可触可感……普通的小乡村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记忆点,迸发出强大的能量。此次首批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公布,有助于形成示范、突破、带动效应,进一步焕发乡村文化生命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发展乡村文化产业要因地制宜,实施一村一策,形成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我国幅员辽阔,可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乡村情况各不相同,有些还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性既有历史文化传承的差别,又有自然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的差别,这决定了文化产业赋能要做到有针对性,不能千篇一律。对此,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明确了创意设计、演出、音乐、美术、手工艺、数字文化、文旅融合等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重点领域,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指明路径。各地要充分依托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禀赋,选择适合的业态进行开发和经营,以差异化体验赢得市场。

乡村文化产业是创意密集型、人才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这就要求必须做好人才、项目、资金、市场等要素的组织与利用。要制定人才和资本的“双引”政策,既积极引智,也重视引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以重点产业项目为载体,促进资源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同时,要努力培育本土文化人才和文化企业,打造一支爱农村、懂业务、留得住的专业文化团队,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乡村有瑰宝,拂尘见秀颜。乡村之美不仅在于自然景观,更在于独特的乡村文化、乡村美学和乡村生活。我们要对当下的乡土文化进行重新认识,探寻乡土文化的基因、尊重乡土文化的个性、发掘乡土人文之美,让悠久的农耕文明、优秀的民俗和乡土文化,通过产业化发展,赋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黄仕琼)




| 人民网| 中国政府网| 国家发改委|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扶贫基金会| 中国残联| 国务院扶贫办|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 中国扶贫网| 世界卫生组织|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互联网安全志愿者联盟| 中国青年志愿者|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 中华志愿者协会| 中国文艺志愿者| 中国文明网| 中国关工委| 中国政协网| 凤凰网| 农村网| 中国好人网| 央视网三农| 海外网三农| 央广乡村之声| 农民日报新闻网| 中国扶贫爱心在线| 中国网| 信用中国| 中国企业诚信网| 天津市企业联合会| 河南省企业联合会| 珠海市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 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官网|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 同济大学| 江南大学| 东北大学| 东南大学| 天津大学| 山东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 湖南大学| 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 养老信息| 国家养老网  | 
版权与免责声明: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图片均为原版作者版权所有,网站只是用来做公益推广
版权所有:中国爱心银行 邮箱:lovebankchina@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7014086号
Ϣҵ
粤ICP备170140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