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热点关注 | 人物访谈 | 环球公益 | 养老资讯 | 诚信联盟 | 聚焦三农 | 
最新公告:     中国爱心银行改版上线啦  [admin  2017-03-18]        
当前位置:热点关注

强观察丨麦收正当时,如何确保颗粒归仓?

admiin 发表于:2023-06-22    

当前,全国小麦陆续进入集中收获期,“三夏”大规模小麦机收全面展开。农业农村部的信息显示,截至6月8日17时,全国已收获冬小麦面积1.86亿亩,收获进度达61%。日机收面积2170万亩,当日投入小麦联合收割机28.9万台。安徽麦收进入尾声,河南进度过九成,江苏进度过半。

机具供给充足 麦收有序进行

农业农村部网站公布,今年“三夏”,预计共投入1650万台(套)各类农机装备,开展夏收、夏种和夏季田管机械化作业,其中联合收割机60多万台,机具总量供给充足、可以满足“三夏”生产需求。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发布的“农机北斗大数据”显示,6月5日,联合收割机作业最集中的区域在安徽北部、河南北部、山东南部、江苏北部地区。与前两日比,作业重心开始向北移动。

6月6日,河北小麦机收会战在邯郸魏县正式启动,全省3370多万亩小麦自南向北开始收获,到6月23日前后结束。同日,山东6012万亩小麦自西南向东北、由零星收获转向集中收获,农情调度显示,截至6月6日下午5时,山东已收小麦673万亩,占11.2%,其中机收661万亩。

“在此阶段,小麦的品种、天气状况、是否适时收获以及收获作业的精细程度等因素都会影响麦收的质量。”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冯丹萌在接受人民网“强观察”栏目采访时说。

采取有效措施 保障夏收进度

各地积极开展农机调配、烘干晾晒等各项工作,保障小麦抢收。

山东淄博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要求各级充分认识“三夏”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坚决打赢“三夏”生产这关键一仗。今年淄博市麦收于6月初陆续展开,6月10日左右进入收获高峰,预计6月20日基本结束。

6月4日,陕西召开抢收抢种工作调度会议,强调要抢抓有利天气“窗口期”,及时打通难点堵点卡点,强化省内统筹协同,抓好农机作业调度、烘干设施场地调配,利用好各类资源保障夏收进度。

目前,河北石家庄组织指导农机服务组织、农机手全面完成了参加“三夏”生产农机的维护检修工作,对机手操作技能、维修保养知识开展了培训,以保证驾驶人员和机具以良好的状态投入作业。

“各地要全面摸排烘干设备数量,确保应上尽上,尽可能拓展晾晒场所,组织开展晾晒,最大限度减少小麦霉变。”冯丹萌表示。

对于进一步做好麦收保障,冯丹萌建议,各地要结合当地麦收需求,完善麦收应急机制和调度机制。一是要深入基层,调查摸清麦收机械的保有量,做好机械机具的调度工作;二是要通过整合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力量,全力做好麦收机械维修保障服务工作;三是要发挥跨省协作机制作用,协调引进周边省份履带式收割机,联系外省、外地履带式收割机和烘干设备投入应急抢收。

加大技术推广 确保颗粒归仓

麦收各项工作环环相扣,保障进度,降低损耗,离不开麦收关键技术的推广。

“在技术上,需要积极推广机收减损技术,从多环节减少麦收损耗。”冯丹萌认为,第一,在收割之前,要组织农机相关技术人员对机手进行专业指导和培训,同时要依据天气和粮食成熟度等因素,对机具进行实时调试;第二,在收割中,要根据具体的作业条件,选择适当的作业参数,当小麦和玉米较稠密、植株较大、早晚或者雨后小麦和玉米湿度较大时,要适当降低作业速度。

此外,冯丹萌还认为,要组织专家和农业技术人员下沉一线,开展抢收、抢种技术指导服务,确保关键技术措施真正进村入户到田。同时,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人员与农民对沟通对接,对麦收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及时解决,尽量确保每个地块正常收获。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预计未来几天,北方冬麦区多晴好天气,利于冬小麦灌浆及成熟收晒,但需防范局地强对流天气导致小麦发生倒伏。

“在此关键时期,要紧抓时机麦收。一方面,要抓住有利天气间隙抢收,能收尽收,抓好粮食烘干、晾晒等工作;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烘干仓储设备,能储尽储,积极动员有烘干及仓储条件的收储机构、新型经营主体或种植大户,利用全部烘干设备,加大收储力度。”冯丹萌说。




下一篇: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川通报表扬5个市级政府和10个省直部门(单位)
| 人民网| 中国政府网| 国家发改委|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扶贫基金会| 中国残联| 国务院扶贫办|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 中国扶贫网| 世界卫生组织|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互联网安全志愿者联盟| 中国青年志愿者|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 中华志愿者协会| 中国文艺志愿者| 中国文明网| 中国关工委| 中国政协网| 凤凰网| 农村网| 中国好人网| 央视网三农| 海外网三农| 央广乡村之声| 农民日报新闻网| 中国扶贫爱心在线| 中国网| 信用中国| 中国企业诚信网| 天津市企业联合会| 河南省企业联合会| 珠海市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 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官网|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 同济大学| 江南大学| 东北大学| 东南大学| 天津大学| 山东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 湖南大学| 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 养老信息| 国家养老网  | 
版权与免责声明: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图片均为原版作者版权所有,网站只是用来做公益推广
版权所有:中国爱心银行 邮箱:lovebankchina@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7014086号
Ϣҵ
粤ICP备170140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