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热点关注 | 环球公益 | 人物访谈 | 养老资讯 | 诚信联盟 | 聚焦三农 | 
最新公告:     中国爱心银行改版上线啦  [admin  2017-03-18]        
当前位置:聚焦三农

乌兰察布—— 番茄种植有了“智慧”加持

admin 发表于:2022-11-14    

【草原牧区行·内蒙古篇④】

深秋时节,寒意已浓,踏进乌兰察布宏福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智能温室,一股暖流扑面而来。关不住的绿意在眼前铺开,层层叠叠的绿叶下,或鲜红或嫩黄或翠绿的小番茄像一串串珍珠从藤蔓上垂下来,悬挂在用于无土栽培的吊架上,煞是喜人。

“园区每天的番茄产量达40吨,并且当天就能送到北京的超市。”园区生产经理袁伟告诉记者,“可别小瞧这温室,精准水肥控制、熊蜂授粉、生物防治、无土栽培和饮用水灌溉等,这些我以前都没咋听过的‘尖端’种植技术都在这儿用上了!”

一边说话,袁伟一边按下了另一间温室门的电动按钮。门打开,一排排吊架之间的轨道上,工作人员张利青正熟练地驾驶机械作业车修剪枝叶、采摘果实。

“温室里的番茄定植后生长期只要两个月,之后就会进入产出期,而适宜的温度是保证全年产出的重要条件。”袁伟告诉记者,乌兰察布的冬天很漫长,供暖是问题。

传统的取暖方式成本高、能耗大,怎么办?

在考察中,园区工作人员发现,如果能把当地工业企业在生产中产生的多余热量利用上,岂不是美事一桩?那样的话,园区的温室不仅智慧,而且低碳。于是,在当地政府的协调下,园区启动了工业余热综合利用项目。

“你瞧,这条冬天用来保温的轨道热量就是来自10公里外的冶金企业。”袁伟说,冶金生产企业的工业用水需要冷却,产业园的大棚需要保温,在实现供热管网互联互通的前提下,工业余热综合利用实现了“各取所需”,解决了园区冬季百分之八十的供热需求。

“不仅如此,温室里还布满了各类传感器。”袁伟指着悬挂在轨道旁的白色方形盒子说,它能同时对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等环境条件进行实时监测。

有了这些数据,温室内环境控制、水肥灌溉量的实时调整得以实现,植株生长也有了更好的保证。园区技术人员张学芳告诉记者,“智慧”加持的番茄种植,不仅“温光水气肥”都可控,产能表现也更加出色,大番茄每平方米可以收获60公斤左右,比传统日光温室增产了近10倍。

更多产出的同时,产业园也在更多地造福周边农户。“如今,产业园通过流转土地、整合村集体资金,投资建设加工包装车间,让当地农户既有租金收益又有投资收益。”袁伟说,园区已雇用了当地农户200多人,大家增收致富又多了条路。

(本报记者 高平 王潇)




上一篇:天舟五号发射成功 创世界最快交会对接纪录
| 人民网| 中国政府网| 国家发改委|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扶贫基金会| 中国残联| 国务院扶贫办|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 中国扶贫网| 世界卫生组织|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互联网安全志愿者联盟| 中国青年志愿者|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 中华志愿者协会| 中国文艺志愿者| 中国文明网| 中国关工委| 中国政协网| 凤凰网| 农村网| 中国好人网| 央视网三农| 海外网三农| 央广乡村之声| 农民日报新闻网| 中国扶贫爱心在线| 中国网| 信用中国| 中国企业诚信网| 天津市企业联合会| 河南省企业联合会| 珠海市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 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官网|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 同济大学| 江南大学| 东北大学| 东南大学| 天津大学| 山东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 湖南大学| 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 养老信息| 国家养老网  | 
版权与免责声明: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图片均为原版作者版权所有,网站只是用来做公益推广
版权所有:中国爱心银行 邮箱:lovebankchina@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7014086号
Ϣҵ
粤ICP备170140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