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热点关注 | 环球公益 | 人物访谈 | 养老资讯 | 诚信联盟 | 聚焦三农 | 
最新公告:     中国爱心银行改版上线啦  [admin  2017-03-18]        
当前位置:热点关注

开展日常巡护、完善保护技术,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护好漓江生态屏障(美丽中国)

admin 发表于:2022-04-28    

保护区工作人员正在开展监测。
本报记者 邓建胜摄

核心阅读

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广西原生性最强的水源林之一,这里不但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还分布有猫儿山小鲵等广西特有物种。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背后,是保护区工作人员四十多年如一日的日常巡护、保护技术的日益完善、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以及周边群众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

“走慢一点,不要惊到小鲵。”行走在林木间,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保护科科员李永杰背着挎包,悄声嘱咐同伴。猫儿山位于广西桂林市的北部,连接着珠江、长江两大水系。包括漓江、资江、浔江等在内的39条大小河流,均发源于猫儿山。

猫儿山是漓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1976年,猫儿山保护区雏形——广西猫儿山水源林区保护站成立。经过40多年建设,保护区范围内目前共设立13个管理站,通过管理站点标准化建设和人员规范化管理,逐步建立了完善的生态保护系统。

“只有这一个高山湿地分布有猫儿山小鲵”

“水温、气温、数量、人为干扰因素……”在猫儿山小鲵的监测记录表上,每一项指标的情况都记录得很翔实。

在猫儿山保护区一条被树木重重掩映的小溪里,栖息着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广西特有物种——猫儿山小鲵。“目前全世界只有这一个高山湿地分布有猫儿山小鲵,仅存1000多尾。”李永杰说,这次主要是来看看猫儿山小鲵的产卵情况。小溪上架设的一个全天候监测摄像头正俯瞰水面,可以看到小鲵卵聚成小堆。

李永杰说,小鲵属动物历史久远,堪称“活化石”,其分布区狭窄,因此猫儿山小鲵的发现和研究,对研究小鲵属动物的起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研究猫儿山及南岭山脉的形成提供了重要资料。

猫儿山上石峰林立,林海与云海相连,潭池与瀑布交辉,展现无穷的魅力。“保护区内森林覆盖率高达96.48%,是广西原生性最强的水源林之一。”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文忠华介绍,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除了猫儿山小鲵,还有林麝、金额雀鹛、白颈长尾雉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0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4种。2011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猫儿山被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保护好猫儿山,就是保护漓江的起点。”文忠华说。

“再辛苦我也从没想过放弃”

“当时一看到猫儿山保护区的招聘启事,我就心动了。我从小就对一些珍稀动植物感兴趣。”李永杰说。

考入保护区管理处后,李永杰发现工作非常辛苦。李永杰每个月都会驻站两周。以前一直生活在市区,生活方便不说,每天的活动也很多。现在天天往山里跑、在村里住,生活变得有些沉闷。

“但再辛苦我也从没想过放弃。”李永杰说,自己所在的科室要负责日常巡山工作,山里条件艰苦,很多地方都没有手机信号,一般都是早上8点出去,晚上11点才能回来,“鞋子经常走开胶,山林里有的地方全是蚂蟥,穿着长裤也被咬,这些都是常事,我们都习惯了。一想到我们保护着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一份生态财富,就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长年累月的翻山越岭、巡山护林对身体素质有很高要求,越来越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也要求保护区管理人员不断学习。“无人机低空遥感等,现在都是我们进行生态保护的常用管理手段。”保护区管理处保护科科长王绍能说。

近年来,保护区不断完善远程生态监控等系统建设,充分发挥野外视频监控塔等作用,实时掌握保护区资源动态变化情况,为猫儿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科研监测建立起一个监控“天网”。同时,猫儿山保护区加强重点科研攻关,与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展了一系列科研活动,对猫儿山的动植物进行调查监测及标本收集;通过红外相机采集的影像图片资料,成为科研的重要依据和科普的重要资料;利用广西漓江源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促进了项目合作和人才交流。

“现在很多群众主动加入,成为我们的驻站护林员”

除了护林,保护区工作人员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包括学习动植物保护知识、保护野生动物、宣传保护知识等。

林业收入,是猫儿山保护区周边16个行政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依托保护区良好的生态资源,近年来,保护区管理处从各方筹措资金,资助桂林市兴安县华江瑶族乡的3个自然村的群众发展毛竹林下种植无公害生态茶190亩,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降低了村民对保护区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

此外,保护区管理处还在保护区周边选取了7个点,引导大家发展养蜂、魔芋种植、苗木栽培等生态绿色项目,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近些年,当地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也逐渐提高。“现在很多群众主动加入,成为我们的驻站护林员,也有很多偷猎偷采线索是群众提供的。现在,大家都知道保护生物多样性很重要。”王绍能说。


《 人民日报 》( 2022年04月28日 13 版)




| 人民网| 中国政府网| 国家发改委|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扶贫基金会| 中国残联| 国务院扶贫办|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 中国扶贫网| 世界卫生组织|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互联网安全志愿者联盟| 中国青年志愿者|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 中华志愿者协会| 中国文艺志愿者| 中国文明网| 中国关工委| 中国政协网| 凤凰网| 农村网| 中国好人网| 央视网三农| 海外网三农| 央广乡村之声| 农民日报新闻网| 中国扶贫爱心在线| 中国网| 信用中国| 中国企业诚信网| 天津市企业联合会| 河南省企业联合会| 珠海市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 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官网|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 同济大学| 江南大学| 东北大学| 东南大学| 天津大学| 山东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 湖南大学| 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 养老信息| 国家养老网  | 
版权与免责声明: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图片均为原版作者版权所有,网站只是用来做公益推广
版权所有:中国爱心银行 邮箱:lovebankchina@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7014086号
Ϣҵ
粤ICP备170140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