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热点关注 | 环球公益 | 人物访谈 | 养老资讯 | 诚信联盟 | 聚焦三农 | 
最新公告:     中国爱心银行改版上线啦  [admin  2017-03-18]        
当前位置:聚焦三农

藏在大山里的小山村:家家有华侨 户户有侨眷

admin 发表于:2021-12-20    
藏在大山里的小山村:家家有华侨户户有侨眷
    浙江青田龙现村。 范宇斌 摄

中新网丽水12月18日电(记者 范宇斌)偏居浙西南群山一隅的龙现村,清水绕村。在漫长的岁月中,勤劳智慧的龙现人独辟蹊径,创造出一个独特的种养殖奇观——稻田鱼。

稻鱼共生。 范宇斌 摄
稻鱼共生。 范宇斌 摄

田面种稻、水体养鱼、鱼粪肥田、鱼稻共存。稻鱼共生系统2005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一直以来,龙现人把田鱼视作家禽。如今,山外游客纷至沓来,品稻鱼米,吃田鱼干,体验田园生活。

浙江青田龙现村。 范宇斌 摄
浙江青田龙现村。 范宇斌 摄

这个传统山村还有另外一个响亮的称号——“联合国村”,村里“家家有华侨、户户有侨眷”。于是,村民们干脆在自家门前插上一面自己旅居国家的国旗和一面中国国旗,并在门牌上清晰标注着旅居的国家。

吴勇强站在他的“半亩鱼宿”民宿门口。 范宇斌 摄
吴勇强站在他的“半亩鱼宿”民宿门口。 范宇斌 摄

这就是侨乡。中新网记者日前踏访侨乡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方山乡龙现村,在回村开农家乐的侨胞家中,左手咖啡,右手清茶,远眺青山,聆听着侨胞和村民讲述“山外事”和“村中事”,曾经饱受闭塞、贫穷困扰的山村早已变得充满希望。

吴勇强把“半亩鱼宿”民宿打理得很精致。 范宇斌 摄
吴勇强把“半亩鱼宿”民宿打理得很精致。 范宇斌 摄

“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我年纪大了,看到家乡快速发展,更想回来了。”龙现村村委会主任吴立群是西班牙归侨,2017年他回村租下小学旧址,带头开起农家乐“田鱼村农庄”,办起民宿“忆乡阁”。

吴立群的一儿一女都在欧洲,他夫妻俩在西班牙开过餐馆,回村创业,他既有厨艺,也有情怀。在他的农庄里,不仅能品尝到青田土菜,更有日本菜、西餐、烧烤等。

“这里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一草一木都如此的亲切。”吴立群的妻子吴南花2020年也决定回村定居了。她说:“游客多了,农庄和民宿的生意也火了,一年能赚近40万元(人民币,下同),生活一点不比国外差。”

在“田鱼村农庄”打工的村民陈阿娥忙着给客人端茶、上菜。忙碌之余,她向记者袒露心声说:“我两个儿子都在西班牙,我不想出国,就留在村里。如今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每月收入3500元左右,还能照顾家务,我很知足了。”

回归故乡,在吴立群看来,他不是为了赚钱,“作为村干部,我希望能够带头干,带动更多村民回家创业。”

在“进军”文旅致富路上,龙现村“能人”带路,让更多村民学起了样。

今年50岁的村民吴勇强,2019年开起了龙现村的第一家民宿。走进他的“半亩鱼宿”民宿,进门是侨乡“标配”咖啡机,抬头是田鱼灯,窗外是层层梯田。插秧、割稻、抓鱼成了游客最爱的体验项目。

“我曾经在贵州酒店行业工作20年,前些年,看到家乡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我就决心回来了,因为这里有更多发展空间。”吴勇强向中新网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在村里开民宿和农家乐年净收入达35万元左右,“我还雇了3个村民,很想带动村民一起富起来”。

龙现村家家户户悬挂着中国国旗和旅居国家的国旗 范宇斌 摄
龙现村家家户户悬挂着中国国旗和旅居国家的国旗 范宇斌 摄

田鱼是龙现村的招牌。“我们传统烧法就是红烧田鱼、田鱼干炒粉干,这两道菜成了游客的必点菜。”吴勇强说,不少游客吃了不过瘾,还会买田鱼干带回去。

身处侨乡,吴勇强也经常为海外华侨“代寄乡愁”。前不久,一个华侨让他寄了茶叶和田鱼干,就是为了品尝家乡的味道,“快递费再贵都值得了。”他笑说。

随着龙现村知名度不断提升,吴勇强的民宿年入住率也水涨船高。“刚开时候只有20%,如今已达到60%以上,因为房间少而精致,他几乎不再为生意发愁了。”

山粉饼、五加皮炖猪脚、红薯窝窝头……临近傍晚,吴勇强忙着招呼客人,一道道青田土菜和进口葡萄酒摆上桌,配上一大碗香喷喷的稻鱼米饭。

吴勇强透露道,现在条件好了,更多城里人愿意到农村来吃土菜、野菜。“我开了农家乐,村民们也很开心,他们自家种的菜,都可以卖给我了,还有勤快的村民去山里挖一天野菜就能卖上百块钱。”

凭借独特的农耕文化、华侨文化,龙现村文旅产业蓬勃兴起,村里农家乐、民宿越开越多,也带动了农特产品销售,稻鱼米、田鱼干、梅干菜、笋干等都化身为游客的伴手礼,村里的文化活动也更加丰富多彩,村民们的笑容灿烂如花。

近年来,当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支持文旅发展。吴勇强的民宿获评青田县十佳民宿、丽水山居精品民宿。“我拿到荣誉,也收到了政府‘真金白银’的奖励补助,大大激发了我在乡村发展的信心。”吴勇强告诉记者,他准备扩大民宿经营规模,再开一家民宿,供游客旅居式体验龙现风情。

共富路上,乡村成为龙现村村民们筑梦、圆梦的乐土。

龙现村一处雕塑展现“稻鱼之恋”,底座写着:富贵。 范宇斌 摄
龙现村一处雕塑展现“稻鱼之恋”,底座写着:富贵。 范宇斌 摄

和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的朱旭青10年前回到龙现村,流转来土地,种地养鱼。“如今,我承包了200亩地,我要守好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稻鱼共生模式。”他说。随着稻鱼共生声名远扬,稻鱼米、田鱼的附加值大大提升,成了当地农民致富的香饽饽。

“以全域旅游为契机,龙现村将创新推出研学营地、展馆之村、精品民宿等品牌创建,推动形成全系列可游、可看、可体验的乡村旅游新业态。同时,打造农业文化遗产探寻路线,弘扬田鱼文化,让藏于深山的稻鱼米、田鱼更为人知、更为人爱,进而推动村民们实现共同富裕。”青田县方山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李怡乐说。

龙现村的村口,一座“稻鱼之恋”的雕塑底座写着“富贵”两字。相信不久的将来,再访龙现村,绿水青山之间,伴随稻米、田鱼飘香,侨乡百姓招呼着远道而来的客人,共富与幸福的滋味都洋溢在一张张笑脸里。(完)



上一篇:全球华侨华人热望北京冬奥
下一篇:台风“雷伊”袭菲律宾208人遇难200余伤 50余人失踪
| 人民网| 中国政府网| 国家发改委|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扶贫基金会| 中国残联| 国务院扶贫办|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 中国扶贫网| 世界卫生组织|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互联网安全志愿者联盟| 中国青年志愿者|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 中华志愿者协会| 中国文艺志愿者| 中国文明网| 中国关工委| 中国政协网| 凤凰网| 农村网| 中国好人网| 央视网三农| 海外网三农| 央广乡村之声| 农民日报新闻网| 中国扶贫爱心在线| 中国网| 信用中国| 中国企业诚信网| 天津市企业联合会| 河南省企业联合会| 珠海市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 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官网|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 同济大学| 江南大学| 东北大学| 东南大学| 天津大学| 山东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 湖南大学| 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 养老信息| 国家养老网  | 
版权与免责声明: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图片均为原版作者版权所有,网站只是用来做公益推广
版权所有:中国爱心银行 邮箱:lovebankchina@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7014086号
Ϣҵ
粤ICP备170140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