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热点关注 | 环球公益 | 人物访谈 | 养老资讯 | 诚信联盟 | 聚焦三农 | 
最新公告:     中国爱心银行改版上线啦  [admin  2017-03-18]        
当前位置:热点关注

生态环境部与中国气象局签署合作协议 联合科技攻坚应对气候变化

admin 发表于:2021-06-13    

人民网北京6月12日电 (王仁宏)据生态环境部官网消息,6月11日,生态环境部与中国气象局在京签署《蒙特利尔议定书》受控物质监测和履约评估合作协议。

按照协议内容,双方将在蒙约受控物质监测、质控和排放量模式反演评估等领域深化务实合作,联合规划构建覆盖监测网络,合作开展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制定等工作,进一步加强数据共享和科研合作,共同提升我国在全球履行蒙约科学评估工作中的话语权。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与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庄国泰代表双方签署协议。图片来源:生态环境部官网

在协议签署仪式上,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这是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努力取得的,离不开中国气象局贡献的智慧、作出的努力。面向未来,双方要围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任务,在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科技攻关等方面深化联动,取得更大成效。要围绕实现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强化跨领域交叉融合,联合开展科技攻坚,进一步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决策支撑,不断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水平和服务国家战略能力水平。要将深化气象和生态环境领域务实合作作为提高国际履约能力的重要手段,合力提升我国在国际履约工作中的话语权和认可度,共同打造国际合作新优势。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部门一定能开启合作新篇章,共同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生态环境部与中国气象局在已有合作基础上,围绕国际环境公约履约深入开展合作,是双方巩固合作成效、拓宽合作领域、深化合作机制的重大进展。当前,我国《蒙特利尔议定书》(以下简称蒙约)履约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两部门相关合作具备坚实的基础和条件。希望双方以此次协议签署为契机,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完善协调、联动、合作机制,加强沟通,强化共识,着力提升我国蒙约履约监测能力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共同推进各项国际环境公约履约工作。要积极构建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探索合作发展的新机制,推进两部门务实合作迈出更大步伐、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和气象事业共同发展。

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庄国泰感谢生态环境部长期以来对气象工作的关心重视和大力支持。他指出,自2000年联合开展空气质量预报以来,双方在重污染天气监测预报、重大活动空气治理保障、大气污染防治核心技术研发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深入务实的合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新一轮合作中,中国气象局将扎实落实好蒙约受控物质监测和履约评估协议,共同推动我国履约工作取得新进展;持续深化新形势下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合作,在温室气体监测评估等国际气候变化事务和核算排放相关工作中优势互补,共同谋划推进碳达峰行动计划等国家层面战略合作,实现共赢;进一步健全合作机制,在数据信息共享、技术协作、人员交流等方面持续深化合作,全力以赴为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高质量服务保障。

《蒙特利尔议定书》全名为《蒙特利尔破坏臭氧层物质管制议定书》。1987年9月16日,为避免工业产品中的氟氯碳化物对地球臭氧层继续造成恶化及损害,联合国邀请所属26个会员国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签署了该环境保护公约,自1989年1月1日起生效。

保护臭氧层、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1991年,中国加入《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三十年来,中国积极履约,截至2020年,已累计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超过28万吨,为臭氧层保护和温室气体减排作出积极贡献。




下一篇:德国呼吁更多年轻人接受职业教育
| 人民网| 中国政府网| 国家发改委|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扶贫基金会| 中国残联| 国务院扶贫办|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 中国扶贫网| 世界卫生组织|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互联网安全志愿者联盟| 中国青年志愿者|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 中华志愿者协会| 中国文艺志愿者| 中国文明网| 中国关工委| 中国政协网| 凤凰网| 农村网| 中国好人网| 央视网三农| 海外网三农| 央广乡村之声| 农民日报新闻网| 中国扶贫爱心在线| 中国网| 信用中国| 中国企业诚信网| 天津市企业联合会| 河南省企业联合会| 珠海市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 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官网|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 同济大学| 江南大学| 东北大学| 东南大学| 天津大学| 山东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 湖南大学| 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 养老信息| 国家养老网  | 
版权与免责声明: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图片均为原版作者版权所有,网站只是用来做公益推广
版权所有:中国爱心银行 邮箱:lovebankchina@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7014086号
Ϣҵ
粤ICP备170140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