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热点关注 | 环球公益 | 人物访谈 | 养老资讯 | 诚信联盟 | 聚焦三农 | 
最新公告:     中国爱心银行改版上线啦  [admin  2017-03-18]        
当前位置:热点关注

视热评:涉嫌偷逃税被调查,谁签订“阴阳合同”谁就该凉凉

admin 发表于:2021-04-29    

近日,网上反映演某演员涉嫌签订“阴阳合同”、拆分收入获取“天价片酬”、偷逃税等问题。据报道,上海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已予受理,正在依照税收法律法规进行调查核实,北京市广电局已启动对相关剧目制作成本及演员片酬比例的调查。

有爆料称,这位演员2019年出演电影时,77天拿到1.6亿元片酬,由此引发“日均208万”的梗在网上热传,有网友戏称这报酬让“社畜”看了集体心梗。

反观这一天价片酬,确有“硬伤”。早在2018年6月,中宣部、国家广视总局等联合发文,要求加强对影视行业天价片酬、“阴阳合同”、偷逃税等问题的治理,每部电影、电视剧、网络视听节目全部演员、嘉宾的总片酬不得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主要演员片酬不得超过总片酬的70%。如果1.6亿元片酬属实,人们就有理由追问这一片酬是否违背“限薪令”?

至于偷税逃税,更是于法不容。此前,某艺人涉嫌偷逃税事件发酵之际,国家税务总局专门发文,要求各级税务机关进一步加强影视行业税收征管,规范税收秩序,积极营造支持影视行业健康发展的良好税收环境。

具体到1.6亿天价片酬,有知情人士称演员签订的“阳合同”,是4800万元片酬,而另签了1.12亿元的“阴合同”。“阴阳合同”为人诟病之处在于,它既是躲避限薪令,又为了达到逃税偷税的目的。显然,这不是一般的道德问题,而是严肃的法律问题。故此,无论税务部门还是司法机关始终对“阴阳合同”说不,而那些被查处签订“阴阳合同”的艺人通常会付出法律代价。

“学艺先学德,演戏先做人。”做人最基本的前提是遵纪守法,如果无视法律,连合格公民都做不了,还怎么当公众人物?作为公众人物,如果在道德乃至法律上都出了问题,还怎能当好表率?这样的演员,名气越大危害越大,片酬越高越会败坏社会风气。

事实上,国家有关部门一直加大对影视业不正之风的治理力度。精神文化产品承担着启迪思想、滋养心灵、涵育审美、成风化人的重要使命,如果演员不能以身作则,如果投资人汲汲于做市场的奴隶,使作品充满铜臭气,如果相关播出平台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带来的危害不容低估。

“明星作为公众人物对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影响很大,不合理的片酬可能会滋生拜金主义,演员的价值也不该只用钱来衡量。”广电总局相关人士曾如是表示。演员涉嫌偷逃税被调查,真相尚需还原,我们不妨拭目以待。而可确定的是,畸高片酬不得人心,掣肘影视业良性发展;谁签订“阴阳合同”谁就该凉凉,国家法律不容挑战。



下一篇:情感直播套路:编写剧本演戏炒作 制造矛盾卖惨带货
| 人民网| 中国政府网| 国家发改委|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扶贫基金会| 中国残联| 国务院扶贫办|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 中国扶贫网| 世界卫生组织|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互联网安全志愿者联盟| 中国青年志愿者|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 中华志愿者协会| 中国文艺志愿者| 中国文明网| 中国关工委| 中国政协网| 凤凰网| 农村网| 中国好人网| 央视网三农| 海外网三农| 央广乡村之声| 农民日报新闻网| 中国扶贫爱心在线| 中国网| 信用中国| 中国企业诚信网| 天津市企业联合会| 河南省企业联合会| 珠海市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 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官网|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 同济大学| 江南大学| 东北大学| 东南大学| 天津大学| 山东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 湖南大学| 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 养老信息| 国家养老网  | 
版权与免责声明: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图片均为原版作者版权所有,网站只是用来做公益推广
版权所有:中国爱心银行 邮箱:lovebankchina@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7014086号
Ϣҵ
粤ICP备170140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