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热点关注 | 环球公益 | 人物访谈 | 养老资讯 | 诚信联盟 | 聚焦三农 | 
最新公告:     中国爱心银行改版上线啦  [admin  2017-03-18]        
当前位置:环球公益

生态搬迁,“退一步”守护泸沽湖清清的水源

admin 发表于:2020-10-13    

新华社昆明10月12日电题:生态搬迁,“退一步”守护泸沽湖清清的水源

新华社记者安晓萌、字强

秋日的泸沽湖,零星的海菜花点缀着粼粼波光,湖岸的格桑花开出一片姹紫嫣红。在泸沽湖畔,许多先前建有亲水建筑的地方,如今已经恢复成一片青葱绿地。

这是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近几年推进生态搬迁和修复的成果。

2018年11月,宁蒗县政府启动泸沽湖护湖整治行动,对80米生态红线范围内的客栈等建筑实施拆迁并作出安置和补偿,涉及多个村落。起初,一些村民难以舍弃世代居住的老宅和正在经营的客栈,而搬迁之后,他们不仅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更多人也吃上了“旅游饭”。

三家村村民涂孟才去年从湖边破旧的老宅搬进宽敞明亮的新家。他说,搬家之后,实现人畜分离,生活条件“大大改善”。

与三家村许多村民一样,涂孟才靠划摩梭人传统的“猪槽船”载游客观光维持生计。“要是湖水被污染了,谁还来坐船?”他说,搬迁是为了保护泸沽湖,也为了更好地生活。

“我们祖祖辈辈都在这里生活,如果泸沽湖污染了,我们会对不起下一代、对不起祖先。”涂孟才说。

普洛村村民彭明贵先前在湖边有一片宅基地,靠出租每年都有一笔可观的收入。听说要拆迁,他一百个不情愿。经过丽江市泸沽湖管理局和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的开导,他意识到“不能只顾这一代而不管下一代”,不仅第一个在搬迁协议上签字,还动员邻里亲朋一起搬迁。

如今,彭明贵把政府重新划拨的土地出租,收入比以前翻了几番,他的心底也乐开了花。彭明贵笑着说:“百姓收入提高了,泸沽湖更美了,何乐而不为?”

搬迁之后,当地一些村民利用新宅或新地开客栈、做餐饮,搞起了旅游。落水村党总支书记茨理平措说,旅游业不但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还吸引不少外地人前来开店。

丽江市泸沽湖管理局介绍,截至目前,沿湖160户生态搬迁整治对象中,152户已经完成拆除,拆除建筑面积9.7万平方米,剩余8户将于年底前完成拆迁。

为了保护泸沽湖,除生态搬迁,云南省还对泸沽湖采取湖长制、封湖禁渔和建造排污收集管网等措施。

今年“十一”假期,丽江市泸沽湖风景区迎来5.9万多名游客,基本与去年持平。游客们纷至沓来,一睹这颗“高原明珠”的风采。



上一篇:杭州“环境医院”上门服务解难题
下一篇:救坠江女孩后失联四川民警因公殉职
| 人民网| 中国政府网| 国家发改委|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扶贫基金会| 中国残联| 国务院扶贫办|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 中国扶贫网| 世界卫生组织|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互联网安全志愿者联盟| 中国青年志愿者|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 中华志愿者协会| 中国文艺志愿者| 中国文明网| 中国关工委| 中国政协网| 凤凰网| 农村网| 中国好人网| 央视网三农| 海外网三农| 央广乡村之声| 农民日报新闻网| 中国扶贫爱心在线| 中国网| 信用中国| 中国企业诚信网| 天津市企业联合会| 河南省企业联合会| 珠海市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 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官网|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 同济大学| 江南大学| 东北大学| 东南大学| 天津大学| 山东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 湖南大学| 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 养老信息| 国家养老网  | 
版权与免责声明: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图片均为原版作者版权所有,网站只是用来做公益推广
版权所有:中国爱心银行 邮箱:lovebankchina@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7014086号
Ϣҵ
粤ICP备170140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