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热点关注 | 环球公益 | 人物访谈 | 养老资讯 | 诚信联盟 | 聚焦三农 | 
最新公告:     中国爱心银行改版上线啦  [admin  2017-03-18]        
当前位置:热点关注

人民来论:地铁文明是培养起来的,也是严管出来的

admin 发表于:2020-04-02    

从4月1日起,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开始施行,其中“车内进食”“手机外放”“躺卧或踩踏坐席”“推销产品或乞讨卖艺”等影响运营秩序的7类行为将被约束。可以说,此举给乘坐地铁“日用而不觉”的乘客提了个醒,也给长期以来广为诟病的不文明现象敲响了警钟。

四通八达的地铁,是城市交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标志,被不少人视作“文明的窗口”。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从“凤爪女事件”到“地铁泼面事件”,从随地吐痰行为到地铁堵门现象,从扑面而来的气味到难以忍受的噪音,少数人乘坐地铁的文明意识,并没有跟上轨道延伸的速度。这是公共意识不足的表现,也是个体素质不高的体现。

此次《办法》及时出台,正是向“任性”的不文明行为说“不”。毕竟,一些日常中无伤大雅的行为,在公共场合就不合时宜;一些为了自己方便的行为,在疾驰的列车上就会给别人造成不便。可以说,密闭的车厢里、狭窄的空间内,乘客的表现直接反映着城市的文明层次,决定着日常的生活品质,亟需约束和规范。

从更深远的角度看,地铁文明也是社会文明的一部分。“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应当看到,上海通过严格执法,垃圾分类观念深入人心;杭州通过严格管理,人行横道车让行人蔚然成风。事实证明,文明不仅是倡导起来、培养出来的,也是管理出来、规范起来的。此次出台《办法》的显著意义,就在于给地铁不文明行为戴上“紧箍咒”,有助于在全社会范围形成自觉的行为规范。

当然,是不是立竿见影,还得看后续执行能不能“长满牙齿”。需要指出的是,《办法》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惩罚细则,而是将执法监督权限下放,各地可以“视情而定”。这是因为,一方面,全社会的文明进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些顽固的陋习短时间内不会自行消亡;另一方面,不文明行为发生的即时性和突然性比较强,各地情况不同、标准各异,严格之余还要保证灵活性。总而言之,营造良好的乘车秩序,出台《办法》只是个开始,还有许多短板需要补齐、不少配套需要跟上。既要避免失之于宽,也要防止失之于严,确保政策的威慑力、约束力和执行力,才能让规范落之于细、落之于实。

就在几天前,湖北武汉的6条地铁线恢复运营。随着春暖花开,更多的人将乘坐地铁轨道交通,投入复工复产的繁忙节奏。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把规范揉进日常、让文明深入人心。一辆地铁列车的疾驰,既要安心,也要舒心;一个文明社会的养成,既要自律,也要他律。提高自我修养,维护公共秩序,每个人都责无旁贷。



上一篇:多地恢复省内旅游业务 “景点+酒店”开始回暖
| 人民网| 中国政府网| 国家发改委|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扶贫基金会| 中国残联| 国务院扶贫办|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 中国扶贫网| 世界卫生组织|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互联网安全志愿者联盟| 中国青年志愿者|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 中华志愿者协会| 中国文艺志愿者| 中国文明网| 中国关工委| 中国政协网| 凤凰网| 农村网| 中国好人网| 央视网三农| 海外网三农| 央广乡村之声| 农民日报新闻网| 中国扶贫爱心在线| 中国网| 信用中国| 中国企业诚信网| 天津市企业联合会| 河南省企业联合会| 珠海市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 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官网|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 同济大学| 江南大学| 东北大学| 东南大学| 天津大学| 山东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 湖南大学| 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 养老信息| 国家养老网  | 
版权与免责声明: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图片均为原版作者版权所有,网站只是用来做公益推广
版权所有:中国爱心银行 邮箱:lovebankchina@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7014086号
Ϣҵ
粤ICP备170140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