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热点关注 | 环球公益 | 人物访谈 | 养老资讯 | 诚信联盟 | 聚焦三农 | 
最新公告:     中国爱心银行改版上线啦  [admin  2017-03-18]        
当前位置:人物访谈

疫情给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带来启示

admin 发表于:2020-03-06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各个行业都是一次极为严峻的挑战。按照民政部、国家卫健委的指导意见,养老服务业在边运营边防控的节奏下,实行封闭式管理以及分类施策精准防控。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执行研究员王桥认为,为能有效地缓解目前疫情期间乃至今后养老服务业“缺人”的困境,亟待解决养老服务人员的培养、养老服务队伍的建设问题。

——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执行研究员王桥

中国经济新闻网讯(记者 赵姗)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各个行业都是一次极为严峻的挑战。按照民政部、国家卫健委的指导意见,养老服务业在边运营边防控的节奏下,实行封闭式管理以及分类施策精准防控。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执行研究员王桥认为,为能有效地缓解目前疫情期间乃至今后养老服务业“缺人”的困境,亟待解决养老服务人员的培养、养老服务队伍的建设问题。

养老护理员陷入“复工荒”困境

中国经济时报: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影响如何?怎样应对?

王桥:目前,因病毒的前期潜伏期较长、传染性较强的可能性、复工后防再扩散和传播、疫情持续时间超出预期等原因,导致复工延迟等情况。养老服务业也不例外,养老护理员陷入“复工荒”的困境。从武汉十多家养老机构紧急“求援”招聘清单上看到,养老机构医师、护士、护理员紧缺,且缺口数量大。由于多数一线护理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被阻隔在外地,不能按时返岗,防疫时期这些养老机构的核心管理层全部进入一线处理各种事务,每天工作量加倍,处于高负荷工作状态。而且,由于复工返岗人员需要短期隔离观察而加大人工成本,目前招人难已经不止湖北武汉,波及到全国。原本养老服务业就“招人难”,疫情从春节延伸至复工期,养老机构医护人员返岗率远远达不到实际用工需求。通过这次突发疫情,我们应该反思,为能有效地缓解目前乃至今后养老服务业时刻“缺人”的困境,亟待解决的还是养老服务人员的培养、养老服务队伍的建设问题。

面对疫情,一是依法防控、依法管控,面对疫情临危不乱。二是在线开设老年护理知识教学课堂,面向社会普及技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三是提高坚持在岗养老服务业护理人员的补助,给予奖励。进一步降低社保缴费率,养老、医疗缴费率可分别降低1和2个百分点,降低企业负担。四是面向居家老人、社区及养老机构提供的信息平台,增加物联化、互联化的养老服务。开发适老人工智能辅具,比如为隔离区域送餐的机器人、定位呼叫IPS系统、心理疏导AR机器宠物等。五是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开启人才储备工作,建立一支拥有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志愿者队伍,探索社会力量参与的长效机制。

新时代高质量养老服务的内涵

中国经济时报:养老服务业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几大支柱产业之一。在您看来,新时代高质量养老服务的内涵是什么?

王桥:第一,新时代高质量养老服务具有“关系民生、连着民心”的政治属性。要站在更高的政治站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来策划。

第二,新时代高质量养老服务显现中国国情特色。供给能否匹配成为养老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积极回应老年人的热切期待,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结构,精准施策、精准服务。

第三,新时代高质量养老服务要实现高端科技引领养老新生活。注重大数据分析和运用,用互联网思维应对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实现智能养老。

第四,新时代高质量养老服务要建立多元人才队伍和网络信息平台,提升养老服务能力。

促进养老服务业长期健康发展

中国经济时报:疫情当下,养老服务业不但要活下来,今后还要走得更远。您对养老服务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有何建议?

王桥:发展养老服务业,须满足我国未来几十年不断增长的巨大的服务需求,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同时扩大内需,拉动新经济增长,带动就业。要立足国情,借鉴国外经验,形式多样化,提高服务质量,逐步实现产业化。

第一,建立健全法规法制。伴随着我国快速到来的老龄化,有关养老服务业的法律及法规受到极大挑战。在质量监督和管理方面,相关法规亟须跟进。

第二,提高养老服务层次。研究表明,大多数老人愿意选择离家较近的照护服务机构,因此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要提高服务层次,提供多样化、人性化、精准化照护服务。

第三,打造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以社区居家养老为重点,是发展老龄产业的核心。中国人比较注重家庭,尤其是老年人更加注重家庭带来的安全感、亲情感和归属感。

第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目前,涉老科技人员、管理人员、专业服务人员极其缺乏。应尽快在大学、大专、中专院校设立专业学科,培养老龄产业人才队伍。

第五,建立健全产业组织体系。当前,从事居家护理、日托、全托的一线养老服务业组织严重短缺,需要国家给予政策扶持。逐步建立起实体化、产业化的社区养老服务组织体系。

第六,亟待建立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施独立的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可減少失能老人的恐慌心理,慰藉老年人身心和谐。针对失能老人提供兜底性服务。




上一篇:半月谈|老年人出行难扯痛民生神经
下一篇:民政部:鼓励减免养老服务机构场地租金或给予临时补贴
| 人民网| 中国政府网| 国家发改委|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扶贫基金会| 中国残联| 国务院扶贫办|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 中国扶贫网| 世界卫生组织|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互联网安全志愿者联盟| 中国青年志愿者|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 中华志愿者协会| 中国文艺志愿者| 中国文明网| 中国关工委| 中国政协网| 凤凰网| 农村网| 中国好人网| 央视网三农| 海外网三农| 央广乡村之声| 农民日报新闻网| 中国扶贫爱心在线| 中国网| 信用中国| 中国企业诚信网| 天津市企业联合会| 河南省企业联合会| 珠海市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 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官网|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 同济大学| 江南大学| 东北大学| 东南大学| 天津大学| 山东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 湖南大学| 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 养老信息| 国家养老网  | 
版权与免责声明: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图片均为原版作者版权所有,网站只是用来做公益推广
版权所有:中国爱心银行 邮箱:lovebankchina@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7014086号
Ϣҵ
粤ICP备170140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