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热点关注 | 环球公益 | 人物访谈 | 养老资讯 | 诚信联盟 | 聚焦三农 | 
最新公告:     中国爱心银行改版上线啦  [admin  2017-03-18]        
当前位置:热点关注

杭州:“一码通全城”的背后

admin 发表于:2020-03-03    

在杭州安吉路口,正想走进小区的小孙被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拦了下来:“请出示你的‘健康码’。”拿出手机,打开,见到小孙手机中展示的绿色“健康码”,测量体温后,志愿者挥手放行。

不仅是进出居民社区,地铁、公交车、出租车,超市、菜场、商场……当下人们在杭州,或许可以没带身份证,但不能没有绿色的“健康码”。也有人说,没有绿色的“健康码”,在杭州你将寸步难行。

事实也是。“健康码”不仅成为小区防疫和企业复工复产的标配,当你想进入每一个与你生活、工作相关的场所,都会被要求出示它。

“健康码”通过个人诚信填报和政府后台系统信息比对,产生“红、黄、绿”3个颜色二维码。显示“绿”码者,亮码通行;“黄”码和“红”码,则需要分别自我隔离7天和14天,并进行健康打卡,满足条件后二维码会转为绿色。

据称,“健康码”上线首日,在支付宝内申领量就达到1000万。短短3天,全市“健康码”亮码通行次数高达3530万人次。

基于政府数字化管理体系、实名认证、大数据等产生的“健康码”,作为数字化战“疫”的创新之举,成为特殊时期数字化健康证明的“通行证”,为疫情防控、民生服务等提供了有力支撑。

“疫情防控,关键在于人的防控。”杭州市政府副秘书长詹国平表示,“健康码”是杭州实现精密智控,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两战全胜”的有效手段,是促进社会发展、实现城市有效运转的有力保障。

“通过一码核验,免除了登记,减少了接触,捕捉了变化。”詹国平说,对于普通民众,“健康码”不用反复填表、申报,只要填报一次个人健康状况,即可应对各类核验;对于企业,可以更多地掌握员工状态;对疫情管理部门,则简化了信息采集流程,减少人力投入的同时,提高疫情防控效率;根据“黄、绿、红”人数的动态变化,政府也可以更科学地评估疫情。

如今,这个始于杭州的“健康码”,已落地全国200多个城市。在浙江,累计发放的健康码超过5000万个。

事实上,“健康码”只是杭州针对疫情推出的数字化防疫措施之一。在杭州,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医疗战“疫”,更是一场数字化的战“疫”。

据介绍,疫情发生后,杭州就在第一时间通过“城市大脑”平台,对接数据建成了“卫健警务——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系统”。借助这个系统,凡是近期到过武汉的市民、游客,到杭州后,都会收到一条提醒其主动隔离观察的短信。

依托这个系统,杭州市卫健委副主任应旭旻说,卫健部门也迅速掌握了武汉到杭州人员的基本信息,早期介入、动态管理,还与公安、交通等系统进行数据共享、比对,提高了疫情防控的效率。

在此后,“数字赋能”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杭州部署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的相关文件中,充分利用数字之城优势,为方便群众出行和企业复工,提供技术支撑。

作为典型的人口输入型城市,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主任、防疫工作信息化专班组长冯士心说,大数据分析和AI技术,为城市建立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提供了技术保障。科技防疫和精准复工同步进行,企业复工复产同样离不开大数据的共享和应用。

据悉,疫情期间,杭州人社部门的大数据分析超过1.3亿次,提供各类排查信息1500余万条。

2月16日晚上10点07分,全国首趟复工人员专列由贵阳北抵达杭州东,近300名贵州籍员工顺利返杭。杭州市就业管理服务中心负责人说,支撑列车运行的是精准数据和AI分析,每一名复工员工的背后则是信息匹配的结果。

数字赋能企业复工复产。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月25日,杭州复工企业31.6万家,复工人数468万,复工率94.9%。

而数字助力战“疫”,也绝不止于给复工复产提供便利。萧山区在册流动人口110多万人。随着企业复工复产,2月12日,萧山上线“萧山房东联盟”,运营半个月,入驻房东10万人,录入租客45万人。截至目前,累计发现新返萧未登记流动人口信息两万余条。其中,“健康码”为“红码”1136人,“黄码”96人。

根据杭州卫健委通报,截至3月1日24时,杭州全市已连续11天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在杭州新冠肺炎疫情风险等级图上,也只剩3个较低风险的镇(乡、街道)。

商场已经开业,西湖迎来了游客,曾被按下“暂停键”的城市正在逐步恢复往日的生机。(记者 董碧水)



下一篇:宅家生活催生大量“云销售” 多行业被“逼”开直播自救撬动模式转型
| 人民网| 中国政府网| 国家发改委|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扶贫基金会| 中国残联| 国务院扶贫办|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 中国扶贫网| 世界卫生组织|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互联网安全志愿者联盟| 中国青年志愿者|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 中华志愿者协会| 中国文艺志愿者| 中国文明网| 中国关工委| 中国政协网| 凤凰网| 农村网| 中国好人网| 央视网三农| 海外网三农| 央广乡村之声| 农民日报新闻网| 中国扶贫爱心在线| 中国网| 信用中国| 中国企业诚信网| 北京企业联合会| 上海企业家联合会| 天津市企业联合会| 湖南省企业联合会| 河南省企业联合会| 广东省企业联合会| 重庆市企业联合会| 湖北省企业联合会| 珠海市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 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官网|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 同济大学| 江南大学| 东北大学| 东南大学| 天津大学| 山东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 湖南大学| 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 养老信息| 国家养老网  | 
版权与免责声明: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图片均为原版作者版权所有,网站只是用来做公益推广
版权所有:中国爱心银行 邮箱:lovebankchina@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7014086号
Ϣҵ
粤ICP备170140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