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热点关注 | 环球公益 | 人物访谈 | 养老资讯 | 诚信联盟 | 聚焦三农 | 
最新公告:     中国爱心银行改版上线啦  [admin  2017-03-18]        
当前位置:人物访谈

三农公益人物陈圆圆:互联网“村友圈”把不在场的人拉回村庄

admin 发表于:2019-12-17    

本网讯(记者 程天赐)12月14日,在“2019美丽乡村博鳌国际峰会”上,陈圆圆站上了2019年度三农人物公益奖的领奖台。陈圆圆和她的团队为之深耕了10年的腾讯“为村”平台,成为连接情感、信息,加深村民文化认同,为村庄聚人、聚心、聚力的乡村振兴的数字化助手。    

 
陈圆圆在分享“为村”故事。

从一次侗寨歌会得到的启发

“为村”平台起源于2009年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的公益项目“筑梦新乡村”。2011年,陈圆圆受腾讯基金会指派,到贵州黔东南州黎平县,先后挂职教育局副局长和旅游局副局长,探索企业展开教育扶贫和旅游扶贫的模式。

 
陈圆圆为铜关村侗族群众讲解手机互联网知识。

一个偶然的机会,2011年9月,陈圆圆跟着黎平县铜关村的一位乡村教师回村。这是个侗族村寨,正好赶上一户人家“打三朝”——小孩出生三天后新妈妈回娘家的传统仪式,比结婚还隆重,全村一大半人都出动了,一起唱侗族大歌。第一次见到这场面的陈圆圆被深深吸引了,立刻提议专门办一次侗族大歌的歌会。

当时的铜关村,人均年收入不足1800元,偏僻到百度地图和谷歌地图都搜不到,办一场2000人的歌会需要6万块,县政府拿不出。陈圆圆找到了腾讯网和腾讯微博,通过介绍侗族文化的专题报道,征集200名网友,每人支持300元来参观歌会。再加上其他一些捐赠,2011年11月11日,铜关村历史上最热闹的侗族大歌歌会开场了。

歌会当天人山人海,村里人第一次见到了外国游客。全村大部分在外打工的人都请假回家参加了唱歌,每个村民的脸上都泛着光。

这给陈圆圆巨大的震撼。“一个平日里凋敝的空心贫困村,可以迅速爆发出巨大的活力。”八年后陈圆圆依然感慨,“广阔的乡土大地蕴含着非常强的内生动力,无论表面多么落寞,它只是需要合适的契机去激发。”

 
村民通过“为村”平台了解村里事务。

在经历了前期一些农村公益项目尝试之后,陈圆圆意识到,“连接”是互联网的核心能力,能不能利用互联网的连接能力来发展乡村呢?

一场实验就此展开。2014年11月,从联系中国移动建基站、捐赠智能手机,到培训村民们使用手机和微信,最终,在这个偏远贫困的少数民族村寨里,腾讯公益小组帮助村民建起了微信群和村里的微信公众号。

“为村”平台建立数字精神家园

起初,村民们对在线沟通没有感觉,更没有热情。但陈圆圆和腾讯公益小组没有放弃。直到2015年7月,沉寂终于被打破。在铜关村新一年度低保的评定工作中,腾讯公益小组鼓励村委干部把低保户初审名单放在该村微信群中,竟在半个小时内就产生了500多条信息,40多名在外地务工的村民也新加入群。经过在线公开的激烈争论,低保名单几经修改终于确定,成为铜关村历史上群众满意度最高的一次低保评定。

基于铜关村的实验,2015年8月,腾讯公司依托微信正式发布针对乡村场景的公众号平台,以“连接为乡村”为宗旨,简称“为村”平台。这是一个低门槛、易操作、适合乡村干群的村庄微信公众号开放平台,全国各地都可以通过在微信中搜索“腾讯为村”,申请属于自己村庄的“为村”公众号,并获得属于自己村庄的专属功能板块。“村友圈”既可以发起全村讨论,也可以向广大网友展示真实的村庄生活;“党务”功能服务于基层党组织的信息宣传、党群关系、精准扶贫等工作;“村务”功能主要包括村务公开、集体活动、村委风采等,提高村委办事效率;“服务”功能包括政策文件咨询、法律援助解答、知识学习以及农产品展示销售等。

 
村民通过“为村”平台了解村里事务。

“为村”平台通过连接情感、信息、财富,将党务、村务、商务、事务、服务五务在线合一,用互联网实现村庄聚人、聚心、聚力,提升乡村自身能力和内生动力。

目前,全国已有将近1.5万个村庄和超过251万村民,在“为村”平台建立了数字精神家园。

连接情感让“空心村”不再中空

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流向城市后,农村“空心化”的实质是形成了家庭中做决策的人“不在场”的局面,从而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

由于当家人不在,农户对村庄的集体事务漠不关心;村两委与农户的沟通不足不畅,上令下达和集体动员均不理想;村民的情感连接与乡村的文明传承也遭遇挑战,留守儿童缺乏陪伴关爱,农户的集体观念日渐淡漠,乡规民约面临失效,空心化的农村正在陷入离散化的困境。

“为村”平台通过设置开放的交流平台功能构建了线上的村庄场景,将空心村里“不在场的人”拉回村庄,让农村青壮年在城市里重新“进入村庄”,为村庄的生产生活带来勃勃生机。

湖南湘西凤凰县大坡村加入“为村”平台后,村支书杨清华求助于自己在省会长沙工作的女儿杨婷担任“为村”管理员。“我是在长沙读大学,且留在长沙工作了四年,每年也就回家一两次吧,大坡村其实对我而言已经很陌生了”,杨婷说,“帮我爸做了‘为村’以后,村里的葡萄熟了啊、大家要开运动会啊等等好多事情,让我突然觉得家乡好近,在长沙也总是能想起大坡村”。

据了解,“为村”平台还鼓励和支持村庄通过社交的方式集聚本村力量。在村的村民是绿色农产品生产者,外出的村民都是销售员,通过“为村”连接信息,每个人都从村友圈连接到朋友圈,从身边开始传递村庄产业信息、扩大农产品影响,人人为村推广,实现连接致富、助人自助。                

助力乡村“德治”推进乡风文明

最近几年,四川省邛崃市大同乡陶坝村家家户户在山上种佛手瓜,销量攀升。无奈村里那条三米半宽的马路无法会车,经常影响运送佛手瓜。村两委到县里跑下了一笔修路款,但没有青苗补偿和土地补偿,涉及到五组村民的利益。2018年初,陶坝村把这事儿放到了“为村”平台上的“议事厅”在线讨论,有村民很生气地说修路占了菜园子怎么能没补偿呢?马上又有其他村民反驳说,路修好了多卖几斤佛手瓜,什么菜钱补偿钱都够了……大家相互分析,结果在线议事总共持续了14个小时零7分钟,就达成了支持扩宽道路的一致意见。

“要没有为村平台真是不可想象,过去这种事我要挨家挨户去做工作,一拖拖个两三年也是可能的。”陶坝村书记孔祥华说。

“为村”平台为普通村民提供了知识学习以及交流互动、议事的平台,容易在村庄形成正能量的场景氛围,帮助村民改善精神面貌,培养村民的“自治”能力。与此同时,“为村”平台因党务村务信息公开、在线咨询沟通便捷、组织动员快速等特点,既能够有效地助力基层党委和基层政权提高“法治”的效率,又方便干部发起集体项目、组织各类活动,推动传统文化在乡村的传承和乡风文明的建设,助力乡村“德治”的实现。



上一篇:抖音助力雷山走红成贵州热门景点,非遗手艺走出大山带脱贫 | 本网原创 | 编辑:孙菁 | 作者:缪翼 2019.12.04 14:15
| 人民网| 中国政府网| 国家发改委|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扶贫基金会| 中国残联| 国务院扶贫办|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 中国扶贫网| 世界卫生组织|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互联网安全志愿者联盟| 中国青年志愿者|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 中华志愿者协会| 中国文艺志愿者| 中国文明网| 中国关工委| 中国政协网| 凤凰网| 农村网| 中国好人网| 央视网三农| 海外网三农| 央广乡村之声| 农民日报新闻网| 中国扶贫爱心在线| 中国网| 信用中国| 中国企业诚信网| 北京企业联合会| 上海企业家联合会| 天津市企业联合会| 湖南省企业联合会| 河南省企业联合会| 广东省企业联合会| 重庆市企业联合会| 湖北省企业联合会| 珠海市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 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官网|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 同济大学| 江南大学| 东北大学| 东南大学| 天津大学| 山东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 湖南大学| 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 养老信息| 国家养老网  | 
版权与免责声明: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图片均为原版作者版权所有,网站只是用来做公益推广
版权所有:中国爱心银行 邮箱:lovebankchina@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7014086号
Ϣҵ
粤ICP备170140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