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热点关注 | 环球公益 | 人物访谈 | 养老资讯 | 诚信联盟 | 聚焦三农 | 
最新公告:     中国爱心银行改版上线啦  [admin  2017-03-18]        
当前位置:热点关注

“网红老师”越来越火 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网红老师

admin 发表于:2019-11-08    

同时,对于这个群体,舆论也并非没有争议和质疑。那么,我们要不要网红教师?要怎样的网红教师?又如何看待网红身份和教育的结合?

光会“皮”是靠不住的

得有真才实学加持才行

几天前,嵊州市黄泽镇黄泽中学开办了一场教师读书会,一位稍年长的化学老师在会上笑着说,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可以和他们学校的语文老师韩晓一样,既能生活的快乐,又能教书教的更快乐。

对于这个老拍短视频、总和学生打打闹闹又看上去有些“不务正业”的韩老师,“网红加持”的她并没有影响教学质量和社交生活——有趣和认同,是几乎所有师生甚至家长,对这名“80后”教师的一致印象。

另一边,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青年教师邓弋威,也在网络上玩得热火朝天,完全没有一丁点人们印象里,大学教授会显得一本正经甚至略显刻板的模样——而且“皮”的外表下,更有着干货加持。

邓弋威擅长用实际案例来分析理论,“其实我一直坚持认为,书本上有的,网上随便能找到的,自己很轻松能看懂的,不用我去教。我比较重视两点:第一点是,这些知识在市场中是怎么体现的。” 邓弋威举例说,比如书上常讲的产品、公式,在中国市场究竟适合不适合?如果不适合是为什么?这样学生们就会觉得学得有意思、有用,而不是为了期末考试死记硬背。

大多师生表示认同

互联网手段和学术结合起来

其实,像韩晓和邓弋威这样的“网红老师”在这几年里越来越多,人们看待这个群体的眼光和态度,也在随着网络时代化特色的渗透而转变。

“我觉得老师的微信公众号与B站视频非常棒。”听过邓弋威上课的浙商大学生吴春波告诉钱报记者,有时在课堂上会有一些困惑的地方,有了这么一个有趣的渠道,就可以在课后进一步学习。

很多学生觉得,个性化教学上网的方式,可以经常在网络上看到老师分享的一些趣事,会比较容易拉近师生间的关系,很多学生从不会主动去和老师聊天到可以跟老师畅聊自己的一些想法,“对我们来说非常有帮助。”

韩晓班级里的学生们,也有着类似的看法。正是调整了这种原本会显得刻板固态的师生关系。师生间会更多地引发各种共鸣,这也成为两者情感交融的基础。黄泽中学的一位副校长在接受采访时就曾表示,他们鼓励像韩晓这样个性化教学的老师,同时也更期待学校能够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得更多元化。

浙江省教育评估院院长施建祥认为,时下的“青椒(大学青年老师的昵称)”们“生在电脑里,长在网络里”。相比老一辈老师,他们网络技术玩得很溜,上课风格也更活泼,有亲和力。但是信息技术毕竟只是手段,好的老师还是要把学术思想传达给学生。不仅有趣,更要有内容。“我个人认为互联网手段和学术两者结合得很好的老师,目前是很稀有的。”

施建祥肯定了邓弋威是学术内容和互联网技术结合到位的典型,“他讲的是金融期货的内容,学术性强,有难度,但是邓老师能用通俗的语言把这些内容表达好。”

“教学方法的掌握和手段的运用,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 施建祥说,“一个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把知识讲出去,从教学的角度,只完成了任务的一半。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取决于学生的接收和掌握程度。教师要把握好学术与通俗、严谨与趣味、讲课与演讲的关系,学术不等于深奥,趣味不等于随便,要用通俗的语言,把学术道理讲清楚,让学生能够通过通俗的语言听明白一些深奥的道理,这是非常重要的。

老一辈学者持保留态度

“两手都硬”才能消除顾虑

虽然受到了不少师生、家长的欢迎、认可,但在教育这个相对特殊的行业,一些老一辈学者,其实对“网红老师”群体的发展,还是持有保留态度的。

复旦大学哲学教授张汝伦表示:“对学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做出有分量、有水平的研究。但如今不少青年老师忙着在各种公众媒体或互联网平台上露脸,其根本原因是,他们希望找到一条获得外界认可的捷径。”

在这位“50后”教授看来,通过社交平台传播学术的内容质量也堪忧,“学者通过媒体平台传播知识、从事科普宣传,那肯定是好事。但现在的问题是,有些老师不是在传播知识,而是在简化知识。”

张汝伦的观点并非没有依据。事实上,由于监管体系、平台形式和市场发展依旧存在现实难题,很多“网红老师”的传播内容和方式方法尚待商榷。

此外,个性化定制学习服务激发了市场活力,但同时,一些机构培养的“网红老师”有着较强的赢利属性,会对如今触网较早的青少年带来深刻影响,因此“网红老师”群体只有在法律和职业道德的框架下健康发展,才能减少舆论的担忧。

所以,在绝大多数教育专家眼中,互联网社交媒体的运用和严谨的学术研究,在当下的时代应当“两手都硬”。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就告诉钱报记者,自媒体时代是崇尚多元化表达的,老师用业余时间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教学经验是没问题的,应当鼓励老师平时多学习,把思想分享出去,这是老师们的自由和权力,“但是不能利用老师身份去线上培训机构任职,这是违反国家相关规定的。同时网络自媒体的运行也不能影响到教师的本职工作。‘网红’本身是个虚的概念,没有精确的定义,粉丝多就可以成为‘网红’,这个身份是可以和教育者的身份统一的。”



下一篇:整治网购陷阱还须各方齐抓共管
| 人民网| 中国政府网| 国家发改委|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扶贫基金会| 中国残联| 国务院扶贫办|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 中国扶贫网| 世界卫生组织|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互联网安全志愿者联盟| 中国青年志愿者|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 中华志愿者协会| 中国文艺志愿者| 中国文明网| 中国关工委| 中国政协网| 凤凰网| 农村网| 中国好人网| 央视网三农| 海外网三农| 央广乡村之声| 农民日报新闻网| 中国扶贫爱心在线| 中国网| 信用中国| 中国企业诚信网| 北京企业联合会| 上海企业家联合会| 天津市企业联合会| 湖南省企业联合会| 河南省企业联合会| 广东省企业联合会| 重庆市企业联合会| 湖北省企业联合会| 珠海市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 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官网|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 同济大学| 江南大学| 东北大学| 东南大学| 天津大学| 山东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 湖南大学| 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 养老信息| 国家养老网  | 
版权与免责声明: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图片均为原版作者版权所有,网站只是用来做公益推广
版权所有:中国爱心银行 邮箱:lovebankchina@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7014086号
Ϣҵ
粤ICP备170140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