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焦点关注 | 环球公益 | 人物访谈 | 前沿资讯 | 诚信联盟 | 聚焦三农 | 
最新公告:     中国爱心银行改版上线啦  [admin  2017-03-18]        
当前位置:焦点关注

农村创新创业加快推进 增添乡村产业振兴新动能

admin 发表于:2019-07-10    

近年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创新创业部署,切实落实创新创业政策,搭建能人返乡、企业兴乡、市民下乡平台,将智创、文创、农创引入乡村,促进资源要素活力竞相迸发和创新创业源泉充分涌流。目前,创新创业正在广袤农村风生水起,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动能,也为城乡融合发展开辟新通道。

(一)规模不断扩大,层次明显提升。随着城乡融合的不断深入,乡村提供了更多的创业机会和平台,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要素汇聚乡村。据监测,2018年返乡下乡人员780万人,比上年增加40万。与上世纪80年代初农民纷纷“洗脚上田”创业和90年代体制内人员到农村“下海”创业不同,这一轮农村创新创业人员层次更高。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留学归国人员、企业主等,大都是开创型、知识型、技能型人才,既有资金、又有经验,既懂管理、又懂市场。目前,农村创新创业人员平均年龄45岁左右,高中和大中专以上学历的占到40%。

(二)跨界特征明显,业态多种多样。适应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趋势,各类创新创业主体注重发掘新功能新价值,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实现农业与现代产业要素跨界配置。据对1573个双创样本数据分析,新增创业项目的60%以上具有创新因素,80%以上的创新创业项目属于产业融合类型,55%左右的创新创业主体广泛运用互联网、智慧农业、共享经济等模式,形成城乡关联、产业梯度格局。

(三)产业重心下沉,乡土特色明显。各地引入创业创新元素,打造出一批“孵化器”和“加速器”,聚集了3%的创新创业主体。据监测,创新创业主体的经营场所设置在县城区域的占13%,在县城以下的占87%,与乡村和农户的联系更紧密,辐射带动作用更明显。多数创新创业主体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发掘乡土资源和传统工艺,发展小众类、中高端、特色化产业产品,创响一批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的“土字号”“乡字号”品牌。

(四)联农带农紧密,社会效益明显。各类创新创业主体创办的项目多是农民特别是小农户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产业,有的到贫困地区建立农产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和脱贫攻坚。通过推行“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鼓励农民将承包地经营权、设施装备、政府补贴等通过折股量化参与创新创业。监测显示,70%认为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增收,40%认为带动脱贫占四成,30%认为创新创业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村卫生事业推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



上一篇:乡村休闲旅游业成为“两山”转化的金杠杆
| 人民网| 中国政府网| 国家发改委|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扶贫基金会| 中国残联| 国务院扶贫办|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 中国扶贫网| 世界卫生组织|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互联网安全志愿者联盟| 中国青年志愿者|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 中华志愿者协会| 中国文艺志愿者| 中国文明网| 中国关工委| 中国政协网| 凤凰网| 农村网| 中国好人网| 央视网三农| 海外网三农| 央广乡村之声| 农民日报新闻网| 中国扶贫爱心在线| 中国网| 信用中国| 中国企业诚信网| 北京企业联合会| 上海企业家联合会| 天津市企业联合会| 湖南省企业联合会| 河南省企业联合会| 广东省企业联合会| 重庆市企业联合会| 湖北省企业联合会| 珠海市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 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官网|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 同济大学| 江南大学| 东北大学| 东南大学| 天津大学| 山东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 湖南大学  | 
版权与免责声明: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图片均为原版作者版权所有,网站只是用来做公益推广
版权所有:中国爱心银行 邮箱:lovebankchina@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7014086号
Ϣҵ
粤ICP备170140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