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记者从江苏省农业农村厅获悉,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推进,海门市农业农村局非常重视水稻生产,在提高种植效益、加工优质稻米、做大做强品牌等方面不断下功夫。
政策引导扩规模。2015年以来海门市财政对新增水稻种植户的购机、机插秧、育秧中心、优质稻米基地建设进行补贴。水稻种植面积从2014年的2万多亩增加到2019年的近8万亩,而且机插秧的普及率从不到10%增加到近50%。
院校对接传经验。水稻生产关键期,邀请专家教授上门指导服务,6月19日以来,先后2次邀请了江苏省农科院、江苏省植物保护站来到临江镇、悦来镇、正余镇等地种植大户田头,进行现场会诊指导和水稻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培训,极大地提高了种植水平。
高产创建普技术。结合“旱改水”工程,海门粮食绿色高产创建由原来的特粮特经转变到水稻。通过水稻生产技术培训、样板田观摩、技术明白纸发放、物化补贴引导等手段,扩大了水稻先进装备设备的普及率,性诱剂、诱虫灯等绿色防控措施覆盖率超过80%,提高了水稻生产水平,2018年最高产田块亩产量达到了 817公斤。
综合种养增效益。通过政策引导稻田综合混养规模逐步扩大,2018年共发展稻田养鸭主体2个;2019年稻田养龙虾及螃蟹、稻田养鸭主体发展到6个。稻田综合混养模式的推行,不仅减少了化肥的施用,也杜绝了非生物农药的使用,生产出稻米更优质安全,且鸭子及水产品的养殖效益大大提高了水稻田单位产出率,实现了水稻生产优质安全高效。
侧深施肥减成本。2019年在海门港新区、四甲镇、临江新区、悦来镇分别落实水稻侧深施肥插秧试点4个,推广应用专用的缓释控释肥。该项新技术可减少化肥施用量、减少化肥施用次数,在取得相同产量目标的前提下,大大减少农资及人工成本,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品牌打造提影响。大力推广南粳系列优质食味水稻品种,南粳系列占比超过90%,并开展“海门好大米”评比活动,打造公共区域品牌。
统一加工保质量。海门市峰光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总投资3000多万元稻米加工厂已经开工建设,一期生产加工设备达800万元,年底建成后每小时可加工大米8吨。建立稻米产业联盟,与广大种植大户开展订单生产,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从源头上控制质量关,不断做强海门大米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