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焦点关注 | 环球公益 | 爱心志愿者 | 招商资讯 | 诚信联盟 | 聚焦三农 | 
最新公告:     中国爱心银行改版上线啦  [admin  2017-03-18]        
当前位置:焦点关注

云南龙陵:脱贫攻坚 志智同扶

admin 发表于:2019-02-11    

光明日报记者 张勇

在滇西怒江西岸高黎贡山下,有一片英雄的土地——保山市龙陵县。75年前,这里是中国远征军滇西大反攻的主战场。

如今,一场脱贫攻坚的决战在这里打响,龙陵人民发扬先辈的英雄志气,让致富本领武装群众,志智同扶,一棵棵草药、一个个新产业,成为全县农村贫困群众推开致富门的“金钥匙”。

一个人和一个村的志气

今年春节,龙陵县龙山镇杨梅山村党总支书记邵宗智只能躺在医院过年。去年10月15日深夜,邵宗智在放马场异地安置点与村民们开完会,在返回村委会的小路上不慎摔断了左腿。

只要有带头人,杨梅山村群众自立自强的志气便爆发出来。2017年初,杨梅山村被列为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同年2月县委普通干部邵宗智被下派担任杨梅山村党总支书记。新党总支改变了全村无小组活动场所的历史,解决人畜饮水安全问题,拓宽、硬化村组道路12公里。杨梅山村易地扶贫搬迁,16个党员带头搬迁,先帮别人盖房,再盖自家房,使农户“要我搬”变成“我要搬”,使放马场易地搬迁安置点在40天内建成48间木架房,目前104户房屋主体结构已全部完成,入住率达100%。短短一年,村党组织和乡村面貌巨变。

政府支持杨梅山村建一个生猪集中养殖点,农民党员杨美凤贷款2000元买小猪,第一个到养殖点养猪,如今她养猪50多头,年收入4万多元。她还带动村民们到养殖点养猪和种植重楼,无私传授养猪技术和重楼种植技术,使养殖点的养猪农户达到20多户。“我打算扩大猪圈规模,养上百头猪。”已是村妇女主任的杨美凤说。

“全村家家户户都参加了种养殖技术培训,种植红花油茶、石斛,现在村里引进企业建起了养牛场,今后全村群众可以多种玉米卖给养牛场,增加收入。”至今还在医院养伤的邵宗智告诉记者。

一棵草在千家万户生长

一棵棵看似普通的草,绽放着朵朵形若蝴蝶的洁白的花儿,花中央是紫色黄色相间的花蕊,像兰花,却更显娇小,这便是石斛。因其药用保健价值,石斛近几年来走进龙陵农村千家万户,龙陵紫皮石斛种植面积1.8万亩,面积产量占全国70%,产值17亿元,成为带动龙陵农民脱贫致富的大产业。

“农民点菜,我们下厨,送技上门,走村入户技术培训。”龙陵县富民石斛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段兴思告诉记者。11年前成立的富民石斛合作社现有社员547户,带动农户12000户,已成为有37个石斛专业合作社入股的石斛联合社。为解决贫困山区群众缺乏致富技能问题,在县政府和沪滇合作项目的支持下,合作社在全县10个乡镇120个村社开展石斛种植加工、养蜂、蔬菜、电商等技术培训,近5年来免费培训26361人,其中贫困人口16591人,16000多人通过了技能培训考试。该合作社先后获得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原农业部加工示范单位、云南省“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先进单位。

“全县仅石斛枫斗加工费一年就有2亿元,农民学会加工技术后在家里加工,一般农户一年有3万元加工收入,如果既种植石斛又加工,每户也有5~10万元收入。”段兴思抱出一堆培训材料放在培训教室的桌子上,得意地说:“我们自己总结种植加工经验,自己编写培训教材,很实用!”

目前,龙陵共有1.2万户4.4万人从事石斛种植、加工及销售,占全县农业人口的五分之一,涉及贫困户1161户,户均年增收13643元。

“大嫂车间”成一方风景

在龙陵许多村寨,随处可见农村妇女在企业或作坊加工石斛枫斗等农特产品,被称为“大嫂车间”。全县参加石斛加工技术培训的农民中90%为农村贫困妇女,为此,石斛合作社还成立了妇女委员会。

龙山镇核桃坪村有17个“大嫂车间”,吸纳了300多名农村妇女从事茶叶、石斛加工,其中有240余名贫困妇女在“大嫂车间”学到了技术,挣到了钞票,摘去了穷帽。在龙陵,300多家企业、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作坊建起扶贫“大嫂车间”4000多个,涉及石斛、茶叶、黄龙玉手工艺品等初精加工产业,帮助5万余名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掌握了石斛等农特产品加工技能的农村妇女,成为龙陵农民脱贫致富的生力军。

近几年来,龙陵县坚持从志气、能力等方面实施“志智同扶”,对有意愿的农村贫困群众给予技能培训全覆盖,共培训农村群众10.59万人次。依托郑垧靖基层宣讲团,通过书记课堂、流动课堂、指尖课堂、文艺课堂、广播课堂、火塘课堂等“六小课堂”,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开展县级“一兵三户四村”评选表彰和“百名脱贫典型宣传活动”,请光荣脱贫户和致富带头人现身说法。全县所有村社已全部建立“爱心超市”,采取“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实物”的形式,扶贫扶志。

2018年,龙陵县有56个村脱贫出列、脱贫退出23311人,未脱贫4025人,贫困发生率为1.67%。“龙陵脱贫攻坚志智同扶的效果越来越明显,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的道路自己修,等靠要的人越来越少,在龙陵大地上,现在到处是热火朝天建设家园的景象。”龙陵县委书记段中华说。

“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这是杨梅山村放马场易地搬迁安置点新房上的标语,宣示着龙陵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志气。

《光明日报》( 2019年02月11日 10版)

[责编:徐皓]



上一篇:江苏常州:探索“旅游+”跨界融合之路
下一篇: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打通春运“毛细血管”
| 人民网| 中国政府网| 国家发改委|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扶贫基金会| 中国残联| 国务院扶贫办|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 中国扶贫网| 世界卫生组织|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互联网安全志愿者联盟| 中国青年志愿者|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 中华志愿者协会| 中国文艺志愿者| 中国文明网| 中国关工委| 中国政协网| 凤凰网| 中国养老网| 农村网| 中国好人网| 央视网三农| 海外网三农| 央广乡村之声| 农民日报新闻网| 中国扶贫爱心在线| 中国网| 信用中国| 中国企业诚信网| 北京企业联合会| 上海企业家联合会| 天津市企业联合会| 湖南省企业联合会| 河南省企业联合会| 广东省企业联合会| 重庆市企业联合会| 湖北省企业联合会| 珠海市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 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官网|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 同济大学| 江南大学| 东北大学| 东南大学| 天津大学| 山东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 湖南大学  | 
版权与免责声明: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图片均为原版作者版权所有,网站只是用来做公益推广
版权所有:中国爱心银行 邮箱:lovebankchina@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7014086号
Ϣҵ
粤ICP备170140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