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焦点关注 | 环球公益 | 爱心志愿者 | 招商资讯 | 诚信联盟 | 聚焦三农 | 
最新公告:     中国爱心银行改版上线啦  [admin  2017-03-18]        
当前位置:焦点关注

沂蒙老区话乡村振兴

admin 发表于:2019-02-07    

新华社济南2月6日电 题:沂蒙老区话乡村振兴

新华社记者张志龙

沂蒙革命老区的乡村发展咋样?记者春节期间回到山东省临沂市,发现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已在这里落地实施,一批特色村争当了振兴“排头兵”。这里正着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沂蒙高地。

大年初一,室外一片萧瑟,寒意袭人。但在位于代村的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大棚里却是绿意盎然,各种蔬果琳琅满目。不远处农耕博物馆、沂蒙老街等热门“打卡”地也挤满了游客。

在沂蒙老街一期西南角的一小馆前,来自四面八方的食客们排着小长队。“俺们村的变化,这些年大得不得了。”村民李友民说,“我以前做散工,收入不稳定,借着村里发展旅游的好势头,3年前开了这家店,生意还不错呢。”

兰陵县代村社区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传喜说,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多年前,村里提出了“让长三角的人回自家菜地看看”的农业旅游口号,逐步升级到现在。“旅游收入去年超过4000万元,成绩可谓喜人。”

“排头兵”原先也是落后村。李友民说,代村位于城乡接合部,20世纪90年代,治安乱、环境差,远近皆知。而现在,早已是住上小洋楼、乡村胜似城的明星村,村集体收入更是过了亿元。

在王传喜看来,代村乡村振兴的成绩,源自以农为本基础上的改革和创新。他说,早期村民土地统一流转,由集体经营,逐步扩大面积。如今村企多种经营,集体强大,村民富裕。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基础,但美丽乡村、乡风文明在村里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落下。王传喜说,最早村里实施硬化、绿化等农村“五化”,到后来的移风易俗、文体队伍建设。“村里现在还办起了报纸和微信,宣扬党的政策和村内好人好事等。”

在沂蒙老区,不少村和代村一样,发展富裕了起来,成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同在兰陵县的压油沟村,从三面环山、交通闭塞的贫苦落后村,现已成为乡村旅游的好去处,村民也都逐步脱贫;临沭县的朱村农业旅游搞得有声有色,还荣获全国传统古村落等称号;沂南县常山庄村已成为最具代表性的红色教育基地之一;更多的老区村找到了种植、养殖等特色产业,正蓬勃发展……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临沂市委相关负责人说,在因地制宜找好适合产业的同时,当地注重发挥传统文化底蕴和红色文化基因的优势,着力提升农民精气神,助力乡村振兴。

【纠错】 责任编辑: 张樵苏


下一篇:春晚引观众热议:紧扣民生热点 记录新时代发展步伐
| 人民网| 中国政府网| 国家发改委|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扶贫基金会| 中国残联| 国务院扶贫办|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 中国扶贫网| 世界卫生组织|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互联网安全志愿者联盟| 中国青年志愿者|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 中华志愿者协会| 中国文艺志愿者| 中国文明网| 中国关工委| 中国政协网| 凤凰网| 中国养老网| 农村网| 中国好人网| 央视网三农| 海外网三农| 央广乡村之声| 农民日报新闻网| 中国扶贫爱心在线| 中国网| 信用中国| 中国企业诚信网| 北京企业联合会| 上海企业家联合会| 天津市企业联合会| 湖南省企业联合会| 河南省企业联合会| 广东省企业联合会| 重庆市企业联合会| 湖北省企业联合会| 珠海市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 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官网|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 同济大学| 江南大学| 东北大学| 东南大学| 天津大学| 山东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 湖南大学  | 
版权与免责声明: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图片均为原版作者版权所有,网站只是用来做公益推广
版权所有:中国爱心银行 邮箱:lovebankchina@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7014086号
Ϣҵ
粤ICP备170140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