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康区龙回镇三益村,活跃着一支志愿者服务队,在“空心房”拆除、乡村环境整治等现场,总能看见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是三益村为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层治理而专门成立的一支乡村振兴志愿者服务队。每次行动,志愿者们都高擎队旗、身贴队标,格外引人注目。
说起这支志愿者服务队成立的缘由,三益村驻村第一书记刘俏玉感触颇深。她告诉记者,这一切还得从南康区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监委主任赖彦辰来村里走访说起。7月底,赖彦辰在挂点贫困村三益村走访时发现,村里解决老人住老房问题、“空心房”拆除、村庄环境整治等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当即提出要发动群众的力量。
三益村作为国道及高速公路沿线村,又是龙回镇圩镇所在村,项目较多。然而,村干部目前却仅有4人。因工作任务重、人手少,该村在“空心房”拆除、解决老人住老房问题等事关脱贫攻坚重大任务方面,推进偏缓。面对困境,赖彦辰经多方考察,提出成立乡村振兴志愿者队伍的创新举措。
8月8日,在三益村村“两委”支持下,该村迅速成立“三益村乡村振兴志愿者服务队”。
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了,队员又从何而来?刘俏玉告诉记者,三益村乡村振兴志愿者服务队,以村小组和屋场为单位,吸纳党员、组长、妇女小组长、群众积极分子、乡贤和有威望的长辈加入,目前,志愿者服务队已经有25名志愿者。
在25名志愿者中,70岁的退休干部康与柏是其中最年长的一位。康与柏是三益村桃枝湾组人,曾经连续13年担任三益村党支部书记,他对村里每家每户的情况都非常熟悉,且在村里有一定威望。“他平时就常给村道清理杂草、在河里清理垃圾,谁家有个什么困难,他都很乐意帮忙。”同住桃枝湾组的康铭告诉记者,康与柏不仅是村里有名望的老支书,还是出了名的热心人。在他带动下,康铭也一起加入了志愿者服务队。
志愿者服务队刚刚成立,就接到几个棘手的任务,其中一个就是老人住老房的问题。三益村在开展乡风文明建设中发现,村里一康姓老人,儿子早已建起了新楼房,还购置了新轿车,老人却仍独自居住在危旧的土坯房中。得知情况,志愿者们迅速行动,在志愿者服务队成立当天就顶着烈日,来到康老先生家中,耐心劝导其搬离危旧土坯房。接着,又来到康老先生儿子家中,对其儿媳进行教育劝导。经过一番沟通,康老先生的儿媳当即允诺,只要老人愿意,会尽快把老人接到新房中来住。
“乡村振兴,党员干部要先行。人民群众都在看着党员干部,只有自己带头作好表率,才能带动身边的亲朋好友,继而带动更多的人。”康与柏说,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对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都更熟悉,要做好人民群众的思想工作,必须晓之于理,动之以情,自己做的其实就是宣传的工作。
据介绍,志愿者们主要围绕扶危济困、调解纠纷、协助村务、优化产业等方面开展工作。同时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困难、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努力做到有创新、有突破,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目前,除了三益村,九江村、油田村也都成立起了乡村振兴志愿者服务队。在舞动的“乡村振兴志愿者服务队”红旗下,一队队志愿者们,正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参与到农村基层治理中,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刘姝含 刘燕凤 赣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