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2月5日,太原。4年前,老伴因病去世,穆建和害怕回家后想念老伴,干脆在垃圾桶旁安了家。提起自己的老婆,穆建和藏不住自己的思念,“那会儿老伴也和我一起捐款,不过最多一次只捐了200块钱,哈哈。”穆建和笑着说。

穆建和老人今年61岁,是山西太原钢铁集团的一名退休工人,1979年,一次工伤导致右腿截肢。老人一边拾荒,一边四处捐款,至今已经坚持三十多年,共计捐款近40万元。穆建和每天的生活很简单,不是在拾荒就是在收购站。
“第一次去捐款,人家非让留个名字,我就随便留了一个‘全为民’,后来捐款就都用的这个名字。”1980年,穆建和第一次化名“全为民”通过一家杂志社给一个困难家庭捐款,后来他不断用这个化名通过民政局、残联、慈善总会捐款。
“我捐款的钱大部分都是从退休工资里出,我也不知道我一共捐了多少钱了,我捐了款也不记,记那干啥呀。卖废品最多的时候能卖7、8块钱,收废品是为了给垃圾分类,像这些电池之类的放的土里危害可大了。”三十年来,穆建和并不知道自己帮助了多少人。

穆建和老人手上写满了沧桑,这是多年拾荒留下的痕迹。由于捐款的地方离住处比较远,穆建和常常凌晨四点就要出发。“有时拄着拐杖去,有时骑着三轮车去,累了就坐在台台上歇一歇,差不多天亮了也就走到了。”穆建和老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