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焦点关注 | 环球公益 | 关注志愿者 | 影像中国 | 诚信联盟 | 聚焦三农 | 
最新公告:     中国爱心银行改版上线啦  [admin  2017-03-18]        
当前位置:焦点关注

中国教育投入超三万亿元 下一步是把钱用好

admin 发表于:2017-11-02    

教育投入超三万亿元 下一步是把钱用好

未来教育经费的重点应是如何把握好资金投入的方向,更合理、高效地使用资金,把钱用在刀刃上,以更好实现各个教育发展目标。

日前,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公布的2016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显示,2016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31396.25亿元,首次超过3万亿元,较上年增长7.44%;占GDP比例为4.22%,连续5年保持在4%以上。

中国政府在1993年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到2000年前,中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应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但是到了2000年时,即便是这样一个相比而言并不高的目标,不仅没有实现,差距还很大,甚至低于一些欠发达国家。这一目标迟到了十多年,直到2012年才最终实现。其中原因,与我国财政收入占GDP比例偏低有关,也与政府的财政支出偏好有关,地方官员更愿意把资金用于短期内能够拉动经济增长的经济建设项目,而忽视教育投入。

2012年以来,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已经连续五年超过国民生产总值4%,2016年则首次突破了3万亿元。虽然与发达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水平相比,这一比例仍偏低,但目标实现实属不易,也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毕竟不是一句空话。

建设现代化强国,必须依托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预见的是,在优先发展教育的背景下,教育财政投入还将继续增加。面对大规模的教育投入,“不差钱”将成为中国教育的现实。未来教育经费的重点应是如何把握好资金投入的方向,更合理、高效地使用资金,把钱用在刀刃上,以更好实现各个教育发展目标。

一直以来,中国教育财政投入总量偏低,且结构不合理,资金投入呈现出重城市、轻农村,重高等教育、轻基础教育的特点。一度占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只获得其中的23%,东部地区和偏远地区小学生人均教育经费差距高达几十倍。这种资金投入结构严重制约了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发展。

而现在,这种趋势正在扭转。据介绍,2016年教育财政投入具有三个“一半以上”的特点,一半以上投入义务教育,占资金总额的52.85%;一半以上用于中西部,达到1.71万亿元,占全国地方的59%,并进一步向中西部倾斜;一半以上用于教师工资和学生资助,占总经费的61%,呈现从投资“物”转向投资“人”的趋势。教育财政投入向义务教育、中西部、教师工资和学生资助的倾斜,反映了政府的教育政策取向,表明了其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促进教育公平等的态度和决心。

接下来,教育经费投入还应该把重心放在增加优质教育供给,优化布局,加大基层资助、建立系统完善的资助体系等方面。应该把资金更多用在教学一线,用在提高生均经费标准,用在改善教师待遇上。还应该把钱用于化解一些日益突出的教育问题,如农村城镇中小学大班额,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等问题。

提高教育投入总量,优化教育投入结构,还需要提高教育经费的管理效率。总的来说,是要按照教育发展规律来利用教育经费,降低教育行政管理费用,尤其是减少华而不实的教育政绩工程的浪费,加强对教育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管。



| 人民网|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中国扶贫基金会| 中国残联| 国务院扶贫办|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 中国扶贫网| 世界卫生组织|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互联网安全志愿者联盟| 中国青年志愿者|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 中华志愿者协会| 中国文艺志愿者| 中国文明网| 中国关工委| 中国政协网| 凤凰网| 中国养老网| 中国好人网| 中国扶贫爱心在线| 中国网| 信用中国| 中国企业诚信网| 北京企业联合会| 上海企业家联合会| 天津市企业联合会| 湖南省企业联合会| 河南省企业联合会| 广东省企业联合会| 重庆市企业联合会| 湖北省企业联合会| 珠海市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 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官网|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 同济大学| 江南大学| 东北大学| 东南大学| 天津大学| 山东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 湖南大学  | 
版权与免责声明: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图片均为原版作者版权所有,网站只是用来做公益推广
版权所有:中国爱心银行邮箱:lovebank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20-29819070
备案号:粤ICP备17014086号
��Ϣ��ҵ������
粤ICP备170140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