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焦点关注 | 环球公益 | 关注志愿者 | 影像中国 | 诚信联盟 | 聚焦三农 | 
最新公告:     中国爱心银行改版上线啦  [admin  2017-03-18]        
当前位置:诚信联盟

李玉如和他的“扶贫车间”

admin 发表于:2017-10-23    

 编者按:李玉如到代堂村走访,看到了几间自发搭建的“小窝棚”式的发制品加工点,群众在“小窝棚”内三三两两围坐在一团,听着戏匣子,边干活、边唠嗑,有说有笑,很是热闹。由此,开始了建设“扶贫车间”的探索之路。荣获“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


李玉如

在鄄城县董口镇张海村扫帚加工车间的一角,一根根长长的竹枝在张保仓手里摆弄,一把户外用的竹扫帚慢慢成型。他每天到扫帚车间捆扎扫帚,收入50多元,已经成了他家的脱贫希望。

董口镇属于黄河滩区乡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796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35.88%,脱贫难度大。2015年以来,董口镇党委书记李玉如不顾身患脊髓炎及动脉夹层破裂疾病,坚持战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探索走出一条“车间驻村、居家就业、群众脱贫、集体增收”的新路,一个个扶贫车间在街头村尾建成,一大批贫困户获得了在家门口打工挣钱的机会,让当地贫困群众“真实地摸到了脱贫的大门”。

“小窝棚”:启发精准扶贫大思路

2015年11月份,李玉如到代堂村走访,看到了几间自发搭建的“小窝棚”式的发制品加工点,大大小小共7处,群众在“小窝棚”内三三两两围坐在一团,听着戏匣子,边干活、边唠嗑,有说有笑,很是热闹。74岁的李爱云告诉他:“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来这里干点小活,累不着,和老姊妹们说说笑笑还能挣钱贴补家用”。

“小窝棚”启发,李玉如开始了建设“扶贫车间”的探索之路。他组织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在全镇开展了“大调研、大走访”活动,针对8796名贫困人口的脱贫愿望、生产技能、就业状况、健康情况进行了详细摸排,对县城内的发制品、户外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招工需求进行了深入调研。他本人在95个自然村逐一召开座谈会,和贫困户面对面交流,和用工企业一次次对接,撰写笔记126篇3.2万余字,为“扶贫车间”的出现和健康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理论支持、实践依据和数据信息。

在调研过程中,李玉如陷入了沉思:一个人生活在世上,首先要能够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养活全家,活出尊严感!全镇大部分贫困人口不仅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而且有着比较强烈的就业愿望,只是苦于缺资金、缺技术、缺门路、缺岗位,要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自我脱贫中来,增强他们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政府有责任有义务为他们搭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的平台,实现由“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

李玉如琢磨,能否针对有劳动能力的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建设扶贫车间,让他们聚集起来,扩大生产空间,增加工作岗位,提高生产能力,改善工作环境,同时解决贫困群众“就业难”、企业“招工难”、村集体经济薄弱等难题。李玉如决定利用村小学旧址、村集体活动场所旧址和闲置的民宅,在村里设置就业扶贫车间,让贫困群众就近就业,扶贫效果非常显著,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

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董口镇开始在全镇村村建设就业扶贫车间。面对重重困难和资金压力,李玉如多方奔走,筹措资金460万元,因地制宜,因村建设,率先为33个行政村各建成了一处300平方米左右的就业扶贫车间,然后按照就业门槛要低、增收效果要好、产业发展要稳、可以就近就业的标准,通过一定期限内减免租金、减免水电费用等优惠条件,引导户外家具、头发制品、服装加工、电子配件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扶贫车间”“放活儿”,让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增加收入,摆脱贫困。

产业支撑:为扶贫车间提供源头活水

为充分发挥“扶贫车间”在脱贫攻坚中的主战场作用,让就业扶贫引领精准扶贫,他采取了“五大措施”保障扶贫车间的高效利用。一是发挥本镇居家优势,培植壮大活跃在民间的“老本土”产业,如发制品加工、藤编加工、粉笔制造、扫帚加工、教具等。二是通过招商或鼓励返乡创业,吸引更多的外来产业项目落户董口,如手机数据线、渔网加工、服装制作、耳坠耳链加工等。在了解到双庙村的李致超有回乡创业的愿望时,他亲自登门拜访,鼓励其承租“扶贫车间”,并帮助做好招工等事宜。在他的真诚感召下,李致超承租了三个“扶贫车间”,主要从事手机数据线、打印机数据线等电子配件的加工,目前每个车间的年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在自己发家致富的同时,还帮助附近群众实现了就业,增加了收入,三个车间共吸纳工人268人,其中贫困人口107人,月收入1500元左右。三是选好用好“乡村能人”、“小老板”,这些人或者具有一定的管理才能,或者有代加工项目的资源,也或者是在大厂家干过的有经验的工人,他们承包扶贫车间,在厂家拿到“活儿”集中村里劳动力在车间内代加工。目前已有代堂村的张素英、金庄村的常红等人从普通工人当上了“小老板”,从脱贫走上了致富,从贫困户走向了带领大家脱贫。四是培训好工人。很多贫困人员有肢体上、智力上、心理上的先天不足,他们在工作之初,往往自信心不够,操作起来笨手笨脚,干活慢,工作质量差,给老板造成损失,个人不划算,厌工弃工现象时有发生,这是“扶贫车间”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最大困难。这个时候,镇政府及时聘请了专业人员,对部分工人手把手地教,面对面地感化,直到他们成为爱岗敬业的熟练工。代堂村“扶贫车间”83岁的吴桂荣老大娘说:“做梦也没想到,年轻时累死累活挣工分,这老了老了,却能在家门口当起工人挣工资了。”五是促使“扶贫车间”企业化转型。为保障“扶贫车间”正常的经济运转和扶贫功能的最佳发挥,对条件成熟的车间逐渐注册企业,增加了“扶贫车间”适应市场的能力,有效地克服了最初加工简单、活源不足、对合作企业过分依赖的困难。

目前,全镇33个扶贫就业车间共吸纳和辐射带动5000多人就业,其中贫困人员在40%以上,他们每人每天有20元到80元不等的收入。“扶贫车间”建成后,所有权归所在村,村支部将“扶贫车间”出租后租金归集体所有。同时,每个村的“扶贫车间”房顶安装光伏发电站,光伏发电收入加上租金,每年增加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

董口镇“扶贫车间”的经验和做法,迅速在山东省得到推广,目前,全省已建扶贫车间5700多个,43万名群众实现就业,带动9.8万名贫困人口脱贫。“扶贫车间”模式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2016年,菏泽市、山东省和全国脱贫攻坚工作现场会先后在鄄城县召开,董口镇作为重点乡镇接受了观摩,先后有市内外90次3000余人到董口镇学习指导。全国政协副主席马飙,山东省郭树清、龚正、杨东奇等领导同志都曾到鄄城进行专题调研,给予充分肯定。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日报、中国扶贫杂志、中央卫视、凤凰卫视、山东卫视等几十家新闻媒体分别做了专题报道。 “扶贫车间”的做法,被纳入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参阅的十二个精准扶贫案例之一,中央办公厅《中办通告》予以印发,“扶贫车间”已在全国遍地开花。2017年7月6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同志专程到鄄城县调研“扶贫车间”工作,对扶贫车间的创新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一户一案”:精准施策不让一人掉队

有的贫困户,暂时在扶贫车间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就业,又不宜外出打工,他们的情况千差万别。这部分群众如何脱贫?如何在脱贫工作中不使一个人掉队?李玉如又把精力投入到了最困难群体身上,通过问计百姓,反复论证,认真思考,他选取臧庄村进行试点,对每个贫困户进行“一户一案”个性化帮扶。

臧庄村共有贫困户39户,每户有每户的特点,对此就一户制定一个扶贫方案,进行精准滴灌。该村的臧章建本来有豆腐加工手艺,2010年的一场大病让他一夜返贫,好端端的豆腐加工机也因年久失修而不能使用,现在他虽然身体恢复了健康,但因为没钱购买设备而不能重操旧业。在走访中了解到臧章建的情况后,镇里拿出1200元为他购置了新的豆腐加工机,他高兴地给镇政府签下了脱贫保证书,目前,他的豆腐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每天都有七八十元的收入。针对另外16户有一技之长的贫困户,分别添置了修鞋机、缝纫机、电焊机等生产工具,镇工作人员每天对他们的经济活动进行记录,分析精准施策的成效。对其他22户年龄偏大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分别送去能繁母羊和兔子,让他们通过养殖脱贫致富。包村干部每天记录被帮扶群众的经济活动和经济收入,通过8个月的数据分析,凡被帮扶户都达到了脱贫标准。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董口镇陆续投资200余万元,在全镇所有村庄全面推行“一户一案”精准施策,“一户一案”使贫困群众个性化需求得到了充分尊重,极大地激发了他们脱贫的内生动力,扣死了扶贫与脱贫的纽扣。今年底,将有2200名贫困人员通过“一户一案”实现脱贫。2017年6月8日,山东新闻联播“砥砺奋进的五年”报道了董口镇的“一户一案”扶贫模式。

李玉如访贫问苦,真心为民,务实作为,创新进取,他创始的扶贫车间使董口镇这个深度贫困乡镇走了脱贫奔康之路,李玉如仍继续为扶贫车间的健康发展而殚精竭虑,继续奔走在田间地头,他说:打赢精准脱贫这个攻坚战,希望在前头,路要坚实地走,我一直在路上。(图文由国务院扶贫办提供)





| 人民网|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中国扶贫基金会| 中国残联| 国务院扶贫办|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 中国扶贫网| 世界卫生组织|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互联网安全志愿者联盟| 中国青年志愿者|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 中华志愿者协会| 中国文艺志愿者| 中国文明网| 中国关工委| 中国政协网| 凤凰网| 中国养老网| 中国好人网| 中国扶贫爱心在线| 中国网| 信用中国| 中国企业诚信网| 北京企业联合会| 上海企业家联合会| 天津市企业联合会| 湖南省企业联合会| 河南省企业联合会| 广东省企业联合会| 重庆市企业联合会| 湖北省企业联合会| 珠海市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 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官网|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 同济大学| 江南大学| 东北大学| 东南大学| 天津大学| 山东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 湖南大学  | 
版权与免责声明: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图片均为原版作者版权所有,网站只是用来做公益推广
版权所有:中国爱心银行邮箱:lovebank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20-29819070
备案号:粤ICP备17014086号
��Ϣ��ҵ������
粤ICP备170140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