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南大学暑期实践团走进无锡市锡通区的一家“农家书屋”,让我们跟随团队成员一起走进这家书屋一探究竟吧。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每一个农家书屋原则上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0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增加一定比例的网络图书、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
“让书香溢满农家书屋”是江南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这次调研的初衷,旨在通过此次实地调研,了解村民的阅读情况和书屋运行的真实现状,发现存在的或潜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以帮助农家书屋更好地建设。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5人首先来到了无锡市锡通区的一家农家书屋,据店内的管理人员说,这里原本是一家书店,楼上有阅览室,空间足够容下一二百人,书籍摆放相当整齐,书籍的种类也相当齐全,涉及面广泛,有历史、法律、文学、医学、各种小说······可以想象,当年这里的光景的确很热闹。据管理员说,原来这里几乎每个月都会有领导来视察,大家阅读的情绪空前高涨,当时还专门有附近的老师来这里免费辅导小朋友,每到周末,书店里都会有好多人。
然而,好景不长,那样的光景仅维持了几年,之后大家就渐渐地不愿来书店读书了,大家对书屋的兴趣逐渐地消失殆尽,直至现在,书屋到处布满灰尘,还有好多书籍被堆在角落,书柜上的书有些还未拆封,有些已落满灰尘,就连借书薄上的信息最近的也已经是2013年的。
为了确保真实反应农家书屋的真实现状,团队又马不停蹄的赶往下一站。
通过一系列的实地调查、走访、咨询、发放问卷等形式,获得了宝贵的一手材料。
经过此次调研活动,发现目前农家书屋图书购置不尽合理,没有充分考虑到农民的需求,从而导致该部分图书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图书购置上存在着图书内容与读者文化水平结构不相称的问题;书籍过于陈旧;管理体制尚不完善等诸多问题,这必将导致书屋在基层服务于农的效用大大降低。
针对农家书屋的这些问题,提议应该在针对现状,因地制宜:
一.根据实际制定科学的购书计划,满足不同人群的读书需求,依据农村现实情况,书屋建设中要重点增加农村种植、养殖、加工、制造业、医疗卫生、科普知识、法律等图书品种。
二、增加管理人员,加大管理力度和宣传力度。让图书在老百姓手中流转起来,真正的为民所建,为民所用,要想调动百姓阅读的积极性,首先要有榜样,就由管理人员来带头,多开展一些益民活动,吸引百姓的兴趣。
三、与当地企业合作,开展读书活动,举办知识竞赛等项目,可以设置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奖品以提高百姓的参与度。
四、与高校相结合,开展相关宣传活动以及促进可以与农业结合的进程,如国学知识进农家,科技与农业的结合,医学知识知多少等活动,以加深百姓对知识的认识,提高百姓对知识的探索欲。
五、扩大书屋的规模,增加设施,对公众完全开放,不论长幼,不分性别,不论尊卑,皆可入内阅读。
六、当地政府应加大扶植力度,不可走形式,真正落实到实处,监督到每一处细节,管理切不可放松。
通过这次实地调研,我真的体会到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的真正内涵了,通过此次实践活动,一方面不仅能够提高我们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意识,我们践行了一个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对民生的体察,我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加深对社会的认识,用自己的一举一动去构造对社会的责任感,感谢无锡市锡通区农家书屋领导及村民对这项活动的支持,感谢团队的每一位成员,也很感谢这次暑期实践活动,它见证了我们的友谊,见证了我们的成长。(文章来源:农家书屋调研团成员齐梦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