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暑期社会实践第一课开讲啦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团中央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五个育人”中实践育人的要求,江南大学2017年将继续组织全校大学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于7月4日下午2:00在国家工程实验室二楼报告厅举办2017年江南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出征仪式暨实践第一课,下面就让小鼋君为我们进行报道。
欢迎大家收看由江南TV准时播放的《江南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出征仪式暨实践第一课》,大家好,我是今晚的主持人撒贝宁,哈哈,不存在的,我是你们可爱的小鼋君呐。
接下来才是重头戏,小鼋君敲黑板,往下是交流学习时间,你准备好了吗?
微交流:追梦青春
主讲人:生物工程学院2014级社会实践团队学生
王浩然
●●●2015 四川遂宁●●●
他们的实践团队的名称为“染绿中国”秸秆综合利用实践团队,此次实践活动,专业性比较强,又和当地政府有些交集,因此他们前期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包括查阅相关文献和著作以及当地政府的相关条例报告等。
团队先后深入安居山横山镇、船山区老池乡等地开展实地调研,有针对性地为遂宁秸秆利用提供了“利用生物技术和机械化手段实现秸秆资源肥料化”、“利用生物质转化技术推动秸秆资源原料化”等一系列完整的解决方案。
王浩然回来作报告时讲到,最让他开心的不是他们拿了多少奖项,也不是他们获得了多少荣誉,而是他们在调研当中一位农民伯伯开心而质朴的笑容,让他终生难忘。他觉得很值得,这项调研能为当地带来效益,能真正为老百姓解决问题,真的,值了。
●●●2016 贵州遵义●●●
这次他们的团队摇身一变,成为了“红动中国”长征精神继承与发展团队,这次实践,遇到了一个转折点,正是这件事使得他们决定改变原计划,进行一次专访。而促使他们做出此决定的一位退役的海军上校,他们在参观当地纪念馆时,与这位将军偶遇,通过攀谈,了解到、了老人的故事,产生了好奇,因此想对老人做更进一步的了解,更深入地揭秘。
线下--感知长征之旅
一个出征式--仪式教育培养长征意识
一段长征路--亲身体验丈量长征之路
一场纪念会-- 红色教育传承长征薪火
线上--长征红动中国
一段红历史--历史熏陶感知长征风雨
一抹长征红--媒体互动传递长征精神
通过两次社会实践的历练,王浩然同学已然成长了不少。他学会了如何组织一个团队,如何当一个队长,如何把社会需要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有着丰富经验的学长,他给大家的建议就是做自己能做的,有多少光就发多少热。在实践过程中一定要做好记录、统计、宣传工作,还有计划一定要细致具体。最后给大家的建议是善用学院媒体,多用学校媒体,敢用社会媒体。他们的实践活动之所以取得这么好的效果,与他们善用社会媒体是分不开的,受“冰桶挑战”启发,他们也开始利用互联网等各种媒体来宣传,事实证明,效果显著。
最后,他送给即将出征的江南学子们一句口号:发动青年的声音,贡献青年的力量,引起青年的感动。
微分享:如何科学设计实践方案
主讲人:马克思主义学院 唐忠宝老师
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唐忠宝老师啦,没错,他就是“宝哥说”的主讲人,今天有幸邀请到宝哥来主讲。
果然是思政课老师,三句话不离政治课。社会实践,怎么能少了政治思想主导呢?宝哥从选题讲到活动的开展最后到活动的展示环节,逻辑思维非常强。选题,的确是社会实践的第一大难题,然而在宝哥那里,好像这都不是事儿。
首先政治导向要正确,要有一定的政治意识,政治敏感性,最重要的是要明确你的目的,你究竟想做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个,明确了这个问题,一切都没问题了。他建议应该多关注当下时事热点,“老问题,新视角;大问题,小切口”,还有要善用横向思维,学会分类,作对比,通过对比来寻找各个类别中的差别,然后选定自己的切入点。
一篇新闻为何能感动别人,又凭什么能打动别人?凭的是自己对这项调研的热爱,只有自己热爱这个实践活动,真心付出,用心去做,真正把它做得有深度、有温度,真正做到感动自己,这样才能打动别人。
微团课:新闻素材如何收集与写作
主讲人:人文学院 张国军老师
关于新闻素材的收集与写作这个问题,想必是大家普遍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向张老师取取经吧。
针对这一难关,张老师有两大法宝想传给你,你准备好了吗?不方,不搞什么拜师仪式,只需要你认真听讲就好了。
● 第一件法宝——聚焦“看点”
要想得到此宝物,首先要会看。很多人看到热点问题,就只看到了表面文章,并没有深入地去分析下这件热点事件背后的一些故事。因此,会看,就是要内外兼收,不仅看到热点本身,还要注意热点背后的问题。了解了这点之后,还只是学会了基本功而已,更重要的是要能够看出门道。
其次是——目中有“人”,老师讲到西北某乡村,农民称自己为“受苦人”,“苦”既是身体的感受,也是精神的体验;是对客观事物的评判,更是自我认同和群体认同的表达。目中有“人”,是要我们去关注新闻中的人,关注他们的故事,了解他们生活的细节。
说了那么多,不知道你们消化了多少呢?可能有同学会问“究竟什么样的事实才具有新闻价值呢?”猜到你们会有此疑问,张老师特意为你们做了如下总结,有木有很贴心呢?
①新闻发生的概率越小,越有新闻价值
②事实的影响力越大,越有新闻价值
③越是著名的人物,其身上发生的事实,越具有新闻价值
④事实在比较中带有的反差越大,越具有新闻价值
⑤越是表现人的情感的事实,越具有新闻价值
当然不止这些,还有很多相信掌握了这些技能的你们也一定能自己总结出来,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另一件法宝吧。
● 第二件法宝——会说
这件宝物力量不可小觑,要想得到它还真需要下一番功夫。首先是结构方面,文章的结构可以是由近及远,由果及因,即采用倒叙的手法,还可以是由事及人、有个别到一般、由点到面。其次是说真话、说人话。当今时代,人们生活节奏快,三五分钟,用大家都能听懂的话一下就能把人吸引过来,这的确需要下一番真功夫。
最后一点,老师讲到了一个关键词“屏读”,不可否认,当下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人们习惯了利用手机,电脑等一些电子产品阅读。碎片化阅读,这就提醒我们要考虑信息的密度,一篇文章当中一定要有数据、金句、关键性信息,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人的阅读方式。
最后,张老师送给即将出征的江南学子一句话,“旅行是消除无知和仇恨的最好办法。”你的活动半径决定了你的眼界高低。行万里路,希望每个人都能尽力拓展自己的人生半径,行者无疆。
听了这么多的老师同学的经验的传授与分享,内心是不是有点跃跃欲试了呢?或许有人已经摩拳擦掌,准备出征了。先别急,让我们先来一睹江南大学15支重点团队的风采。
至此,江南大学暑期社会实践第一课正式结束,感谢大家的收看。让我们共同期待大家满载而归,希望通过这次社会实践,大家都能得到历练,得到成长。
(文章来源:江南大学公众号 文:齐梦梦 摄影:杨思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