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焦点关注 | 环球公益 | 关注志愿者 | 聚焦养老 | 爱心人物 | 影像中国 | 
最新公告:     中国爱心银行改版上线啦  [admin  2017-03-18]        
当前位置:焦点关注

江苏大学:“凡人善举”成校园新风尚

admin 发表于:2017-03-27    

捐献造血干细胞,我失去的微不足道,对患者来说却是生存的希望。”313日,江苏大学大三学生吴忆杨在南京为一名血液病患者捐献了造血干细胞。

22岁的吴忆杨是江苏大学第一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也是迄今为止镇江市最年轻的捐献者。吴忆杨在QQ空间全程记录了捐献经历、身体感受、思想变化等等,期望让更多的人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

近年来,江苏大学涌现了一批像吴忆杨这样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先进典型,成为校园里最美的担当。

在这美好的春季能遇上这位好小伙,让我非常难忘,列车开走了,我只能挥手告别,感谢加依达尔带给我们的温暖!一封来自上海的感谢信,辗转流传到校园。一句句真挚的话语,表达了对大四学生加依达尔·别克木汗的感谢。

此前,在寒假返校火车上,加依达尔·别克木汗遇到了新疆内派教师严莉华,她带着80岁高龄且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加依达尔自愿把中铺让给严莉华,一路帮着照顾老人。

收到感谢信后,加依达尔也很意外,这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举手之劳竟然会被严阿姨一直记着

不管何时何地,人人都可以是志愿者,小小善举都可能成为别人心中的温暖。该校团委书记杨道建说,服务微小化,价值却能最大化。

据统计,该校每年约有两万余人次参与微志愿服务。

今年春节,大眼睛支教团队20名大学生志愿者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走进大别山区,发放爱心福袋,做年夜饭,陪伴山里娃度过了温暖的春节。

现在,包括大眼睛在内的公益支教团队在该校已有10余支,大学生在寒暑假分赴贫困地区开展公益支教活动,用爱心温暖贫困地区的孩子。

勤劳和辛苦不是教科书上的白纸黑字,梦想是否光荣,取决于有多少务实奉献的成分。该校首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赵园园说。

如果生命只剩下最后一格电,我愿意做你的充电器。为了罹患白血病的同窗好友丁玉兰,该校2003级学生陈静抱着募捐箱走遍镇江的大街小巷,筹集了20多万元医疗费。

一年后,陈静也不幸患上白血病。为了拯救这位爱心天使,校园里刮起了爱心接力的浪潮,从网络到现实的爱心救助,短短一个月募捐达70万元。

每年开学季和青年节,以陈静的事迹改编的舞台剧《永远的黄丝带》都会在校园里公演。

不同的人物,同样的选择,该校师生完成了美德善行的一次次接力。

该校退休教工邵仲义情系贫困学子,生前捐助50万元设立爱生助学金,身后又捐献遗体,近60万元存款全部捐助贫困学生。如今,老人资助的贫困大学生,又组成以老人名字命名的志愿服务团队,让大爱人物的爱心精神在校园里延续。

“一所好的大学,不仅要有大师、大楼,还要有大爱。”江苏大学党委书记袁寿其说,学校着力营造富有爱心与责任的校园环境,大力培养师生爱的情怀、爱的品格、爱的气质,用大爱校园文化打造美丽精神家园,推动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中,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 人民网|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中国扶贫基金会| 中国残联| 国务院扶贫办|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 中国扶贫网| 世界卫生组织|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互联网安全志愿者联盟| 中国青年志愿者|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 中华志愿者协会| 中国文艺志愿者| 中国文明网| 中国关工委| 中国政协网| 凤凰网| 中国养老网| 中国好人网| 中国扶贫爱心在线| 中国网  | 
版权与免责声明: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图片均为原版作者版权所有,网站只是用来做公益推广
版权所有:中国爱心银行邮箱:lovebank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20-29819070
备案号:粤ICP备17014086号
��Ϣ��ҵ������
粤ICP备17014086号